美國再爆出「斯諾登式」洩密風暴。當初為中央情報局(CIA)前僱員斯諾登公開美國監控計劃的一班記者,前日在The Intercept網站再披露名為《無人機文件》的美軍機密文件,當中詳細列出美軍無人機暗殺行動的決策過程,而且濫殺無辜,其中一個暗殺行動的9成死者均非既定目標,美軍事後卻通通把他們當成「敵人」處理。CIA和五角大樓懷疑洩密行動背後存在一個如斯諾登般的人物,正全力搜捕這名「斯諾登第二」。
今次公開的機密文件,主要涉及2011年至2013年美軍在阿富汗、也門和索馬里的無人機暗殺行動。報道指,美軍往往基於不可靠的情報出動,例如手機通話記錄元數據、網上通訊及截聽訊號等,從而決定襲擊目標。大部分這類「訊號情報」(SIGINT)均由外判公司提供,在戰場上顯得脆弱和限制重重,亦因此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亡。
九成死者非目標 全當「敵人」
密件特別提到美軍於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阿富汗東北部執行的「乾草人行動」(Operation Haymaker),其間有約219人死於無人機空襲,但當中只有35人、即約15%是預定的襲擊目標。而在一個長達5個月的無人機暗殺行動中,有9成死者更非既定目標。
據悉,所有在無人機暗殺行動中被殺的人,若沒證據證明他們並非敵對武裝分子,均會被美軍當作「行動中被殺敵軍」(EKIA)。據洩密者表示,任何人只要出現在襲擊地點附近,便會被認定為「有罪」,形容無人機空襲就像一場「賭博」,「無法保證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
密件又提到2012年1月,在索馬里被美軍無人機暗殺的青年貝賈維,他被指是恐怖組織「基地」的成員,更因此被英國吊銷護照。但密件踢爆美國政府在暗殺行動實施前曾監視他超過5年時間,多次有機會可趁他返回倫敦時拘捕他,卻未如此做,反而選擇用無人機殺死他。
僅靠脆弱情報 嗜暗殺非生擒
有份撰寫報道的記者斯卡希爾表示,這些機密文件讓外界看到,華府持續14年的定點獵殺行動出現諸多問題,包括過度依賴訊號情報、無法估計的平民傷亡,而基於美軍傾向暗殺多於生擒,令他們更難從涉嫌恐怖分子身上獲取有價值的情報。
The Intercept今次未有公開洩密者身份。有消息指聯邦調查局(FBI)去年已鎖定一名聯邦外判商員工,懷疑他向網站洩密,據悉其在弗吉尼亞州的住所曾遭當局搜查,但暫時未知《無人機文件》是否由他洩露。 ■The Intercept網站/Politico網站/《每日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