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葛珮帆協助近20名智障者家長,與食衛局及醫管局會面表達訴求。 翁麗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18歲為本港法定「成年」歲數,但智障者情況卻不盡相同。有關注嚴重智障者的家長組織表示,智障者身心需要特別照顧,期望醫管局「開綠燈」,容許他們成年後繼續留在兒童病房,並仿效內地及台灣縮短覆診輪候時間。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陳恒鑌昨日協助該組織與食物及衛生局和醫管局會晤商討有關議題。
「蒲公英聚凝會」發言人盧太太昨日表示,智障者普遍智商只得幾歲,部分甚至只有數月大嬰兒般程度,當局不應以常人成年標準放在該些「兒童」身上。盧太太本身育有一名20多歲嚴重智障女兒,她更同時患有罕有病症「雷特氏症」,需不時出入醫院。她表示,兒童病房容許家長留夜照顧,加上醫護人員多接觸小朋友,與智障者相處較佳,相反成人病房環境則較嘈吵,容易使病童緊張而導致抽筋。
葛珮帆表示,智障者情況特別,認為18歲的準則不適用於他們身上。她指家長主要有兩個訴求,分別為短期建議醫管局為醫生及護士提供清晰指引,解釋智障者需要特別安排;及檢討現行劃分病房機制,容許智障者成年後住在兒童病房。她又引述醫管局代表認同需要作出研究。
陳恒鑌:可紓前線醫護壓力
陳恒鑌表示,智障者容易受外界干擾,未能適應人來人往的成人病房,較易大吵大鬧,認為改變政策亦有助紓緩前線醫護人員的壓力。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關注智障者家長提出的訴求,理解他們在照顧智障病人方面有特殊需要,惟公立醫院一直面對不斷增加的需求壓力,病房環境難免十分擠迫。發言人指出,醫護人員會加強與智障者家長的溝通,在可行情況下盡量作出特別安排。醫管局同時會繼續加強前線醫護人員的訓練,令他們在照顧智障病人時,可更了解病人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