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工程師學會公佈公屋食水含鉛事件研究報告,報告建議政府為水喉匠制度設等級制,及加入抽查「隔夜水」。莊禮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禮傑)食水含鉛風波進入調查及聆訊階段,香港工程師學會早前成立專責小組就事件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指部分水務署現時採用的標準及條例過時。該會昨日建議特區政府為水喉匠制度設等級制,加強工程監察質素,同時加入抽查「隔夜水」,避免更換所有單位喉管而擾民。
香港工程師學會約10名會員組成的專責小組經10星期研究後,昨日發表的報告指,特區政府驗水時只會抽取經放水後的水樣本,做法與海外有異,建議當局採用雙重抽查機制,即同時抽取經放水後的樣本及不經放水的樣本(即俗稱「隔夜水」)。
專責小組主席黃耀新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雙重抽查機制可令政府有更全面的水辦作參考:「隔夜水」理論上會顯示單位水質最強毒性,若政府加入抽查「隔夜水」便可集中處理「隔夜水」不合標準的個案,再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追蹤其他同類單位作改善;合格的單位則可減少其後樣本的抽查數目,從而毋須更換所有單位喉管,避免對所有居民造成不便。
建議喉匠設等級制加強監察
報告又指,部分水務署目前採用的標準及條例過時,例如該署的文件沒有明確說明工程須使用無鉛焊接物;現行持牌水喉匠制度只設有單一職級亦不合時宜。報告建議,持牌水喉匠制度設等級制,學會會長陳志超指出,現時水喉匠只要持有牌照便可負責所有不論規模大小的工程,應改為以水喉匠的技術及資歷分級,再與工程的複雜性及規模配對,從而加強水喉匠監察工程質素。
對於特區政府推行中央採購物料措施,陳志超認為此舉未必能保證全部用料合乎標準,因為不能擔保在採購及用料運抵工地的過程不會出現問題,「最佳的做法是要在地盤有足夠的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