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應耀康說,特區政府未來5年合共有93,300個單位落成。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公屋輪候冊突破28萬大關,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更高達14.28萬。房屋署署長應耀康昨日表示,房屋署去年已調整配額計分制,現正去信查詢累積輪候多年的申請人的意願,如3次不回覆,該署會將申請者從輪候冊名單剔除。目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較以往承諾的3年為久,當局會多做工夫,令輪候時間平均維持於3年,但不會考慮推出私樓租金津貼。
非長者單身申請3次不覆除名
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共有28.53萬宗申請,其中14.28萬為非長者單身人士。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應耀康表示,留意到非長者單身申請者因為輪候時間長,部分人進入房屋署審查階段時已不符合申請資格,或失去申請意慾。房委會去年調整配額計分制,正陸續向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者逐一發信,詢問他們申請公屋意願,若申請人3次不回覆,將被剔除於輪候冊名單外。
陳鑑林:上樓「難過登天」增民怨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表示,社會上有聲音指「上樓難過上青天」,一般申請者3.6年的平均輪候時間遠超3年上樓承諾,會增加市民怨氣。應耀康承認,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不斷增加,與以前預計有所偏離,當局會多做其他工夫令輪候時間平均維持於3年,但強調不會考慮推出私樓租金津貼,因無助增加房屋供應。
應耀康續說,特區政府連同房協未來5年合共提供逾97,100個公營房屋單位,承認數字與長遠房屋策略訂下未來10年興建29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仍有距離,但回顧1996年至1997年的經驗,當時政府大力增加公營房屋,數年後供應量才拾級而上,認為每年有機會更新建屋目標。
馮宜萱:多非「熟地」 建屋需時長
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補充,特區政府建屋正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大部分的用地並非「熟地」,需進行收地、清拆、重置現有設施、地盤平整或需提供額外的基建設施,「過去5年諮詢區議會的用地,近80%並非『熟地』,如屯門第五十四5區2號地盤。」
她續說,部分用地需進行改劃及提交規劃申請,過去5年約80個已諮詢區議會的項目中,近90%涉及改劃或規劃申請,需時較長,並可能在規劃過程中需要作進一步研究。
馮宜萱坦言,地區人士對項目表達的強烈意見、須取得立法會撥款批准及規劃問題等因素均會影響建屋進度,當局會繼續與發展局、規劃署及地政總署等部門合作,精簡所需的規劃及地政程序,並在可行的情況下縮短收地及清拆程序,以達至新的公屋供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