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耀宗早前(左一)為民建聯參選區議會的年輕人打氣助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庭佳)反對派於今屆區選前揚言要在葵青區「翻盤」,但最終他們在該區贏得的議席驟減。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昨日對該黨在葵青區多取4席感到高興,認為該區的年輕候選人夠拚搏才能成就佳績。他又透露該黨年輕人的「勝選方程式」:落區時間長、與街坊建立良好關係、對地區工作投入感情。
譚耀宗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形容,民建聯在今屆區選在議席上沒有新進賬,內涵上則有得有失,「失」的是一些競逐連任者失去議席,「得」的是總票數增加,及在過往一直落後的地區有進賬,如在葵青區就多取4個議席。
他指出,葵青區一向是反對派天下,今屆區選派出的人數也比他們多,「能夠一次過多取4個議席,真的是很艱巨、很艱辛,我很讚賞我們在葵青區的年輕候選人,他們真的做了很多事,票數才能(比上屆)有一整倍的增長,或是增長幅度比較大。」
喜見年輕人落區快上手
今屆有不少年輕人當選,被問到沒有經驗的他們如何開展地區工作,譚耀宗認為年輕人有文化、有知識,很快就會上手,而跟街坊的聯繫十分重要,「我們後生那些、初初落區那些,我們要求他們起碼有兩三年時間,作為新人要去浸淫。到後期我幫他們去企街站時,我觀察他們哪些行、哪些不行,都已略知一二。」
他說:「你看他(年輕候選人)和街坊的接觸過程就知道,我跟他站在一起,他可以叫得出街坊的名字,小朋友早上上學的時候,會走過來跟他擁抱,甚至有時候家長放低小朋友在他身邊,走去買東西或做其他事。他已和街坊建立很好的關係、感情,好像一家人,證明他的工作做得比較實。」
不過,他認為當選者除了落區時間要長,也要有親和力,要對地區工作投入感情,「如果你只是求求其其的派東西,你與派傳單的人根本沒有分別。」
放手讓青民發掘培養年輕人
被問及民建聯如何發掘年輕人,譚耀宗指青年民建聯負責維繫學生及年輕人,該黨已放手讓青民處理青年事務,而該黨也有培訓年輕黨員,令他們對國情、政治、經濟有一定認識。他又提到青年喜歡有發揮機會,故該黨會讓他們參與組織活動。
對鍾樹根葛珮帆落選不開心
對身為立法會議員的鍾樹根及葛珮帆今年同時下馬,譚耀宗坦言感到不開心,指兩人同樣輸百多票,可能是有些工作做得不夠、重視得不夠。
他舉例說,鍾樹根出選的東區漁灣選區多了約2,000個選民,鍾當時要警覺這情況,而鍾在上屆自動當選,也服務了該區廿多年,「來參選的(徐子見)最後那天才去報名,即使報名後怎樣勤力,街坊也未必認識他,未必接受他。他(鍾樹根)可能有些大安旨意,想着應該沒有問題,又抽時間幫其他人(助選)。」
就日前有報道稱,葛珮帆落敗後在發給黨友的短訊中指,當局在選舉前決定於當區一幅休憩用地興建居屋,令居民認為她反對不力,轉為支持其對手。譚耀宗承認,支持特區政府政策與維護地區利益往往會出現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