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本文見報之日,正正是「金庸文學山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會期,這個會又是「第五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一部分。負責人潘耀明兄既是我們潘氏宗長,又是此間「琴台客聚」的前輩,宗兄有命,再加是「小查詩人」的事,當然無可推辭。因利成便,可以跟吳宏一教授、林保淳教授再「多多親近」(武俠小說常用語)。
現先溝通有誤,只知是「華文旅遊文學」的會,向來不甚喜歡浪遊,便沒有打算撰文參加。後來耀明兄追稿追上門來,才知還有「金庸文學山水」,宗兄還加了一句:「這事於你很簡單容易!」我既自命「潘第二」(二十世紀金庸小說研究天下第二),只好一口應承了。
幾十冊金庸作品集都放在「迷你倉」,無法在雜物堆中找出來,只好用網上有「侵權」之嫌的電子化「修訂二版」救急。原先打算拿「小查詩人」第一部和最後一部作品(《越女劍》不算)來舉例,但是時間實在急迫,引了《書劍恩仇錄》之後,可以交差,就放棄再談《鹿鼎記》了。
近一兩年「金庸學研究」似又活躍起來,皆因二零一四年是「小查詩人」的「十秩開一榮壽」。「小查詩人」生於一九二四年,至此九十大壽,虛齡則是九十一,那是「第十個十年」的第一年,故稱「十秩開一」。但是「小查詩人」甚謙光,「明令」不搞什麼「慶生」,所以「各門各派」都沒有什麼大搞作。潘小子國森向來不甚理會「我的朋友查良鏞」的「江湖令」,早就編就《心一堂金庸學研究叢書》,搶先在二零一四年之前刊行預作賀儀。共是台灣王怡仁大夫的「金庸小說版本比較」兩種(《彩筆金庸改射鵰》、《金庸妙手改神鵰》),我的「金庸詩詞學」一種(《鹿鼎回目》)和歐懷琳大師的「金庸商管學」一種(《武俠商道》)。潘國森實在「夠朋友」,試問江湖上有誰似我這樣對待「小查詩人」?
「小查詩人」不喜「慶生會」,二零一五年卻是《書劍恩仇錄》面世六十周年,這就有慶祝請客吃飯的因頭了。
金庸武俠小說實是包羅萬象,從「遊記文學」的角度來分析,可以作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題目立項。查《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群豪的遊蹤,主要是由新疆回來往返中土,又到過浙江、杭州、福建和北京。作者是浙江海寧人,三天竺、三潭印月、六和塔、獅子峰、西湖等地都成為「武打外景場地」,這些地方「小查詩人」小時候一定到過。最精彩是寫錢塘大潮中,「金u鐵爪」白振拾扇的一段。這些場面,用筆墨容易則驚天動地,拿來拍電影就痛苦了!所以筆者向來認為與其拿金庸小說改編為電影電視,倒不如用連環圖或動畫來重新演繹,更為上算。
「小查詩人」當過編劇和導演,「正途出身」,甚能善用各地「旅遊資源」,連肅州的烘餅也有戲份!此餅借「武諸葛」徐天宏的「食評」所講「弱似春綿,白如秋練,又軟又脆」,今天還有得吃嗎?互聯網上有讀者提問,這個可能要請甘肅省旅遊局,或是酒泉市旅遊局的官員解釋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