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好書常應伴案頭


若 荷

一種說不出的空虛,蔓延心底,是好幾天沒讀書了。家住外地的朋友說,讀書是不需要多少時間的,不要為自己的惰性尋找藉口。我知道,她喜歡讀書,她讀書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往往是在早上醒來,床頭就放着幾本喜愛的書,車上也是如此,始終放着書籍,如若在某個小村落裡住下,這些書就是路途中的伴侶。

「心無機事,案有好書。」這句話不僅是她的座右銘,也是她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有不同尋常的目標。她有一個讀書的圈子,會員達到數百人,都是喜歡讀書的人,是興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讀書,一起閱讀文學,暢談理想,品味文化,和他們聊天,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跳出的一句話,就引領你走向一種境界,一種精神的高度。

許多年前我就加入了她的讀書圈子,這個圈子的規則是由發起人供給部分圖書,然後每隔一些日子大家互換一本書讀。這樣書愈積愈多,不光有了圈內的書籍,還擴大到圈外,以致這個圈子在新浪博客中很有知名度。阿蓮就是這個圈裡的倡導者之一。另有阿傅,一直為這個活動忙碌,每天傳遞讀友的訊息。一個早上,大家發現他不見了,許久以後才知道,他除了讀書,竟然寫出一部書來,十多萬字,就那麼迅速地定稿、排版、出版了。

從此後,他成了大家的一個榜樣。周六的早上,家務做完,坐在窗前的陽光下,看本自己喜歡的書,是難得的嫻靜;在寂靜的夜晚,倚在床頭,讓書香繚繞着枕畔,隨着鐘錶指針的滴嗒,時光的大廈就一點點累積起來了。日子忙忙碌碌,但書不可以不讀,當時間過於緊張時,就把讀書放在每個可以騰出的空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海綿效應」。

讀書是可以醫治心緒的,但凡遇到心情煩亂之事,捧一本書讀,讓情緒沉浸到字裡行間,所有的不悅及壓在心頭的塊壘,就統統扔到腦後去了,換來的是不悲,是忘我,是歲月的平靜,是知識和閱歷的豐厚。不覺中,又掌握了一本人文歷史,又了解了一本小說故事,又接受了一次文字的洗禮,目光裡多了一種詩意和厚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知樂,知禮,知行與不行。而樂,首先帶給讀書人的是知識的博眾。書能使人知而不驕,滿而不溢,不生抱怨,不生恨,文質彬彬,儒雅風度。對於讀書人來說,徜徉於書中,就好比馭馬輕騎,比居之黃金屋還要快樂。有錢人比的是財富,讀書人比的是氣節。腰纏萬貫,總有一失,哪有讀書裨益來得更為長久?

和許多文人一樣,我也喜歡「枕邊書」,書在枕邊,可隨意取看,枕邊筆記,不離左右。凡是在閱讀中感覺有益的,我都一一記成筆記,分類保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人有一句話是「養成好習慣,受益一輩子」,好習慣是指讀書過程中需要養成的習慣,這些習慣有益於提高讀書質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數十年讀書不輟,他的《日知錄》就來源於大量的筆記。還有近代的《讀書止觀錄》,《書香信》、《耕堂讀書記》,都是邊動筆墨邊讀書結出的碩果。

孔子說「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不管是應用於公文寫作還是文學創作,文字工夫是很重要的,對寫作的人來說不可輕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文字是心靈的外衣。而讀書,則是提高個人文化素養的渠道,讀書之美,不光因為它是精神之淵,它還能開啟你的心智,使你得到昇華的完美,所以讀書,在你生命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能使一個粗鈍的人靈巧起來。讀好書,不死讀書,按需而讀,是讀書的好方法。學者除結合專業讀書外,還要博覽群書,以擴大知識面。學有所識,能給我們帶來生命的樂趣和能量。

作為一名普通的女性,讀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讀書,我積累了更多的知識,寫出了數百萬字的作品,我所寫的每一篇文字,都蘊涵着對家鄉不可割捨的深情。是讀書和寫作讓我成長起來,眼界和心胸開闊起來。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我知道,只要夢還在,心就不會老。當那些帶着濃濃鄉土氣息的作品刊登出來,我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圓滿。

讀書在美國也非常重視,提倡閱讀從孩子抓起,美國教育部網站就赫然貼着教育部長瑪格麗特.斯佩林斯在一次發言中的一段話: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而能夠學習的孩子,將在學校和生活中得到最大的成功。在我國,讀書也被愈來愈多的家庭所重視,愈來愈多的家庭將孩子的讀書列入家庭教育的重點計劃之中。

著名軍旅作家衣向東的兒童文學系列出版後,首先想到的是家鄉的孩子,向當地小學捐贈一百套,並給孩子做了「讀書與成長」的講座。他問場下的孩子:「誰在一年之內讀了五本課外書?」令人遺憾的是,竟然沒有一人舉手。作家說,其實何只孩子,如果你去機場或車站休息室留意一下有什麼人還在捧讀書籍,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擺弄手機忙着刷屏。三十多年前,他還是一個文學青年時,讀書成為一種時尚,在公共汽車上、候車室、公園樹蔭下,到處都會看到捧讀的人,有老人也有孩子。今天,這種場面不見了,偶爾遇到一個讀書人,會忍不住多看他們幾眼,對他們充滿了敬意。作家大聲疾呼:「讀書吧,親愛的孩子們!」

讀書是中華民族優良的習慣和作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頭懸樑,錐刺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的古訓名言,這些古訓名言,無不是前人讀書留下的美談。讀書的樂趣,是能夠通過一行行文字,洞見作者之心,感悟融貫之妙,以及文辭的雅俗,境界的高低。民族的振興離不開閱讀,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閱讀,我們每個人的進步和理想的實現亦離不開閱讀。

前不久,我應邀參加當地一個小記者讀書會成立活動,當小記者們詢問同去的作家怎樣提高讀寫能力時,大家一致告訴孩子們的是多讀書。我相信,在作家們的影響和帶動下,不久,就又會湧現許多大人影響孩子、孩子帶動大人的讀書氛圍濃厚的家庭。

相關新聞
龐洪麒麟佈局香港 跨進荷里活 (圖)
鋼琴界的耀眼新星張昊辰 (圖)
百家廊:好書常應伴案頭
雙城記:頂級廚師
此山中:米雪焦媛《晚安媽媽》 (圖)
隨想國:鱔魚和魚泡
方寸不亂:夜探「黑珍珠」
翠袖乾坤:惜物如人
古今談:三個皇帝的發源地
《百日告別》把悲傷留給自己 (圖)
影音館:《時代教主:喬布斯》再次.劃時代 (圖)
影訊:重放早期聲影遺珍
新戲上場:《日出前的邂逅》人生難得叛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