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笑
電影資料館在明年一月九日起推出「尋存與啟迪二-香港早期聲影遺珍」,放映六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製作、一度失落於海外的香港電影,包括︰《銷魂大姐》(1938)、《鍾馗捉鬼》(1939)、《情燄》(1946)、《何處是儂家》(1947)、《瘋狂月老》(1948)及《烽火漁村》(1948)。為了讓觀眾能更深入理解這些電影,資料館更選映六部參考電影與上述影片對照,包括由任劍輝、鄧碧雲、羅劍郎和李鳳聲主演的愛情喜劇《神經大姐戇姑爺》(1956);凌雲執導,集粵劇、懸疑和鬼怪於一身的《冤魂鏡》(1966);「喜劇大師」莫康時編導,描寫年輕男女從外地返港發展的《天作之合》(1956);改編自馬師曾同名粵劇的《野花香》(1959);盧敦自導自演的倫理悲劇《此恨綿綿無絕期》(1948);及圍繞漁家女、富家小姐和畫家一段三角戀的《漁歌》(1956)。
當時年方十七的「南國影后」陳雲裳在《銷魂大姐》中飾演聰慧又「銷魂」的鄉村女孩阿巧,與英俊少爺周覺民相戀,卻遭闊少張雲借醉摧花。影片前段仿傚西方處境喜劇,由男歡女愛開始,劇情急轉直下,變成負心闊少始亂終棄和不認親生骨肉的悲劇收場。另一部愛情悲劇《何處是儂家》則批判世俗眼光窒礙自由戀愛,並為被歧視的歌女戲子平反。
至於黃岱的《鍾馗捉鬼》便把古今中外的恐怖片和艷情元素共冶一爐,講述鬼怪商討謀害人間,胡氏一家遭鬼魅俘虜,胡家僕人遂帶同少主向天師鍾馗求助。這部早期的另類電影結合大人和小孩都愛看的「小人書」中的地府、鬼仔和英雄救美故事,甚具港式喜劇的奇趣特色。
而莫康時的《情燄》是第二部戰後開拍的大製作,以兩生(吳楚帆和李清)配兩旦(李蘭和鄭孟霞),表面刻劃剛來港的上海小姐與畫家和香港男星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卻暗暗道出五、六十年代南北之間的矛盾。李蘭的艷情演出反映當時電影色情的尺度,而戲中粵語演員以國語演繹對白,也顯示南北矛盾中的語言差異。
《瘋狂月老》改編自怡紅生的通俗小說,訴說男權社會下女性所受的壓迫,也反映戰後男女關係的混亂失序和治安不靖。盧敦自導自演,演活敲詐勒索的大老千,騙色後再脅迫三名女子進行詐騙勾當,令人眼前一亮。
壓軸上場的是胡鵬執導、秦劍編劇的寫實作品《烽火漁村》,描寫漁民遭業主壓迫陷害繼而反抗,全片在長洲拍攝,記錄當年漁民的生活面貌。
這批「失傳」影片由美國三藩市華宮戲院院主方創傑所捐贈,於2012年經資料館運返香港整理、修補和試片,至今已完成電影的2K數碼掃描。無論片種類型、導演手法、情節鋪排、電影語言,或演員的演繹,都甚具特色,足見本土電影的創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