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中興匯金投資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中國股市啟用熔斷機制新規以來開市4天2天提前收盤,熔斷機制在經歷了這幾天完整的實盤「公測」之後,引起了市場對熔斷機制的種種質疑。證監會權衡利弊,於1月7日夜間宣佈次日起暫停熔斷機制。
其實,熔斷機制的本質意義就在於為市場提供一段「冷靜期」,用暫停交易的方式試圖讓不理性的市場冷靜下來,解決股市短期和應急問題。 然而,與A股歷史上歷次的制度變化之初給股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一樣,一個本應該穩定情緒的熔斷機制,反而變成了廣大投資者悲觀情緒的催化劑。
在一般的情況下,隨着未來市場化改革的腳步加快,讓市場實現自身調節和自我修復顯得尤為必要。但是,回顧A股的歷史,按照中國股市自身的運行規律,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之下,如果任由市場進行自我調節,則其往往很難收到立竿見影的修正效果。相反,面對特殊的市場環境,國家隊入場進行適度的干預,可以防止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對市場的逐步企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顧2015年6月中旬至7月9日的第一輪暴跌,創出3,373的低點,跌幅達35%,無數上市公司股票被腰斬,從8月中旬開始的第二輪股災,比起第一輪更為迅猛,用時短暫,日均跌幅驚人。但是,在市場投資信心陷入絕境之際,國家隊的即時入場給當時的市場帶來了根本性的穩定影響,尤其是在平息第一輪股災風波當中,國家隊救市所建立的平準基金功不可沒,也成為應對此次危機的一個重要成果。
歷史經驗表明,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之下,國家隊入場進行適度的干預,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給市場傳遞出持續穩定的信號,給投資者帶來一劑「強心針」,利於市場的逐步企穩。
就當下的市場環境而言,股市啟動熔斷機制新規以來開市4天2天提前收盤,直接原因在於:一方面,1月8日以後,證監會對持股5%以上的股東和高管實施的「減持禁令」到期,廣大投資者對減持不理解,認為所有股票都有可能減持,但實際上只有部分股票減持;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於熔斷機制不理解,有違管理層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讓市場情緒得到緩衝冷靜而設置熔斷機制的初衷,相反,卻因為不確定性而助長了市場貪婪和恐懼,引起了恐慌性的拋盤。
除了上述直接原因之外,造成這次股市暴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中國企業負債率過高導致的中國企業應對風險和保持創新能力不足、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進入實質性階段、人民幣貶值暗示的資本外流、IPO註冊制預期漸強,構成對目前股市內外交困的多重利空。
當前,正值特殊的市場環境之下,國家隊入場進行適度的干預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