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
政改被否決後,香港因為深陷政爭泥潭,社會撕裂更趨嚴重。政府不論立法、施政甚至執法都拖泥帶水,進退失據。再這樣走下去,香港會變成什麼樣,真不敢想像。
以Uber事件為例,兩年多前投資推廣署將Uber「引入」香港,曾經引以為傲了好一陣子。但後來發現原來Uber在香港運作可能抵觸法律,便將這「功績」從其網頁上刪除。香港警方更高調地前往Uber的辦公地點拘捕其公司職員,其後又「放蛇」拘捕了幾位Uber司機。幾個月過去了,律政司卻遲遲不提出起訴。據悉,Uber因為採取會員制,只接待會員,又沒有收取現金,與現今違法的俗稱「白牌車」有所出入,可能令檢控出現技術性問題。
運輸及房屋局稱Uber沒有循正途申請商業出租車牌照,但他們可知道Uber其實只是一個共享經濟的平台,真正要申請牌照的其實是參與Uber的會員司機。據聞有關司機曾經嘗試申請牌照,卻不得要領。香港政府常把引入高科技為香港增值掛在嘴邊,但當新生事物顛覆業界舊有規則時,卻又顯得不知所措,難免顯得尷尬。政府與其總是與Uber方面採取「隔空喊話」的溝通方式,不如大方地直面當下的局面和問題,嘗試着手解決。
雖說Uber顛覆了整個行業,但在外地卻已經融入社群,例如法例完善的英國以及交通管制極嚴的新加坡,雖然各個國家都有他們的商業出租車及計程車行業,但能容納Uber的政府,會在平衡業界的利益與市民的選擇之間,給Uber找一個落腳點。以新加坡為例,他們的政府以強勢著稱,但也清楚知道這個年代要高科技配合,國家才能富強,便不能拒Uber這類新科技平台於千里之外,至於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便是政府官員職責的一部分了。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香港社會一直是崇尚有商有量的處事傳統,政局中雖然也有派系之分,但是對立卻沒有今日這般尖銳。近年的政府委員會名單,似乎多元化程度未必理想,這現象其實並不利於政府盡可能多地搜集各界意見作為施政參考。一個成功的政府,要有氣度,多聽民間聲音,廣納意見,才能得到市民的擁護和支持。梁特首曾經說過要帶一張凳、一支筆、一本簿,走進人群做親民特首,相信這也是廣大市民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