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恩
正當反對派繼續將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失蹤」事件炒作,李波妻子在上周六晚收到李波寄來的一段短片和一封信,釋除了公眾疑慮。
據消息指,李波妻子獲得的片段所見,李波坐在一張沙發上,精神飽滿,情緒平靜,面向鏡頭獨白。李波表示,返回內地是他的個人行為,目的是要解決一些個人事情,與他人無關,不明白何以有人大做文章,並呼籲有關組織不要在周日遊行。李波又指,他和家人正面對着沉重壓力,自己亦感到心力交瘁,期望外界不要再大做文章,才是真正關心他的行為。至於附有李波簽名的自白書,內容大意與視頻相同。
正是「有片有真相」,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信件可以說是被迫寫下,神情卻極難被迫。據專門研究身體語言的專家指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身體其他部位的溝通也與目光接觸有關。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緒、態度和情感變化。情緒變化首先反應在瞳孔變化上。情緒由中性向愉悅改變,瞳孔會不自覺變大;對使人厭惡的刺激物,瞳孔明顯縮小。情緒狀態由「晴」轉「陰」時,亦有同樣反應。面部借助數十塊肌肉的運動來準確傳達不同的心態和情感。任何一種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體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對於表達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顯。嘴、頰、眉、額是表現愉悅的關鍵部位;鼻、頰、嘴表現厭惡;眉、額、眼睛、眼瞼表現哀傷;眼睛和眼瞼表現恐懼。當目光與面部表情不一致時,目光是表達個體真實心態的有效線索。
從李波寄給妻子第一封信指自己「目前情況很好,一切正常」,到今次出現於視頻「精神飽滿,情緒平靜」的神情,我們便知道今次李波以「自己的方式」(個人行為)返大陸是真實的,出於自願性質,正如專家所說,五官往往反映一個人的靈魂,若李波是被迫拍下短片,他應該是精神憔悴,面容扭曲,而非「精神飽滿,情緒平靜」,神態自若地為事件說出真相。
事件發展至今,李波再次澄清自己返回大陸,目的是要解決一些私人的事情,而李波太太因為一時緊張錯誤解讀了丈夫去向,於是情急之下到警署報案,後經丈夫解釋,知道丈夫「目前情況很好,一切正常」,於是走到警署銷案。如今她收到丈夫的短片和「平安信」,看見丈夫安然無恙,當然感到安心。
包括記協在內的反對派,借「李波失蹤」事件作出無限炒作,唯恐天下不亂,一時說李波「被擄」破壞基本法、「一國兩制」承諾,製造白色恐怖;一時說李波極可能已人間蒸發,恐嚇李波妻子,自己對事件作出諸多揣測是「合理懷疑」。現在李波「現身」證實尚在人間,並且強調自己並不是被擄返大陸,而所作的亦是個人的事,他還直接批評反對派的「過分關心」,作出毫無根據的揣測,才是導致他以及家人感到沉重壓力,心力交瘁的原因,他還要求反對派不要小題大作。對此,反對派還有什麼資格再對事件作出「合理懷疑」,繼續恐嚇李波家人,繼續恐嚇香港市民?若反對派還是死心不息,在毫無證據之下,作出無謂揣測,更暴露反對派居心不良,妖言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