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孚王府俗稱「九爺府」,王府主人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九子奕譓,現有諸多單位在院內辦公。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何凡、馬曉芳 北京報道)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日前接受本刊採訪時說,「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老城重組,為啟動騰空王府工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希望可納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範疇,並列出14座被佔用王府的搬遷規劃。
他表示,已向北京市政協提交《老城重組應列出「王府騰退保護」時間表》提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老城重組給王府保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王府保護這件事再難也要幹起來!」
他指出,北京有14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安全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安全保護(文保)單位的王府被佔用,其中8 座為民居,部分甚至淪為大雜院,住有800多戶居民,搬遷費用恐要天文數字。
王府淪為大雜院 文物現狀堪憂
孔繁峙說,北京現共有15座王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和市級文保單位,除了恭王府對公眾開放外,剩餘14座王府全部都被佔用,包括咸豐九弟奕譓府邸孚王府,在經歷過軍閥佔據、國民政府辦校之後,現在已成為辦公與居住混合的大雜院,令人痛心。
他指出,這些王府均位於二環內城,其產權關係因歷史原因很複雜,要「騰退」很不容易,十幾年前北京市文物局曾對孚王府做過一次評估,僅騰空搬遷一項,就需要7億元人民幣。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首先列出詳細的搬遷計劃,騰退之後再對王府進行保護維修,恢復原狀後再發揮作用,對外開放,挖掘其內涵,使這些寶貴的文物資源為社會所用。
據悉,清末北京的王府約有50餘座,目前尚存的各級王府共24座,保存較好的有8座,即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孚郡王府、雍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殘存的王府有4座,為儀親王府、定親王府、恆親王府、老睿親王府,都已面目全非,只剩下殘垣與幾間舊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