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非主流藝術教育不可忽視


放大圖片

■楊梅紅藝術教育着重挖掘孩子的創造力,機構遍佈海內外。

以往討論藝術教育,焦點往往集中於大專院校開設的課程上,彷彿讀過視藝科、修過藝術系課程,便等於接受過藝術訓練。當然,大專院校的針對性課程可提升學生對藝術的認知,然而理論與應用並重的教導方式傾向於將學生訓練成一個藝術家,而非觀眾。普通人倘若對藝術感興趣,應如何入手?讀書時期上過的美術堂、參加過的繪畫班,是否也是通往藝術的一個途徑?本地課餘藝術教育的情況又如何?

日前,藝發局便舉辦一場藝術教育分享會,邀請資深藝術教育工作者陳國棟及張寶雯,分享其參與「2015第五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及「中美早期藝術教育高峰論壇」大型教育會議的經驗,探討香港、內地,以至世界各地的藝術教育狀況。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圖:部分為資料圖片

香港推動藝術教育多年,始終成效不大,歸根到底不是資源不足,而是放錯資源及缺乏政策指引。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張寶雯便認為,內地藝術教育發展一日千里,由上而下的政策「勒令」老師推動,而香港則相反,藝術教育是由下而上,由民間團體、個別老師推動,自由度大,但效果並不顯著,譬如民間便有多個機構提供藝術課程,行內競爭大,水準參差,家長則按喜好報讀。

楊梅紅案例的啟發

有趣的是內地的課外活動雖大多由少年宮統籌,但作為內地官方認可的文化活動機構,少年宮規模龐大,變相亦得到家長信任,參與度亦高。而私營機構則在夾縫間生存,提供有別於官方的課程,亦辦得有聲有色,最好的例子便是楊梅紅藝術教育。

其實楊梅紅藝術教育有點像香港的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王仁曼芭蕾舞學校等,均專注於兒童藝術教育工作,但前者是綜合性藝術教育機構,設繪畫、設計、雕塑、動漫等課程,而後者則專注發展個別藝術類別。

在去年八月於深圳舉辦的「2015中美藝術教育高峰論壇」上,張寶雯便從中一窺海內外校內、校外教育的概況,並驚嘆於楊梅紅藝術教育在短短十年間的發展。2005年,楊梅紅、王明濤夫婦在深圳少年宮成立少兒培訓基地,開幕之初,目標已非常明確──面向全市幼雅園、中小學的兒童。當時基地已呈多元化發展,除了教授一般繪畫外,更向粵港地區的美術機構招手,招覽一批有名的畫家、兒童教育家,以提升孩子的創造力為前提,設計了許多有趣的課程,如動漫教室、版畫工作坊、畢加索少兒大師班等。

其後,楊梅紅藝術教育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版圖延伸至蘇州、天津、東莞、香港、溫哥華、德國、日本等地。最重要的一點是,機構不僅致力培育孩童,亦同樣關注老師的狀態,例如中美藝術教育高峰論壇附設的四天國際研習班,便邀來海外知名人士教導,收費三千至四千人民幣,名額二百個,很快爆滿。這也歸功於楊梅紅夫婦的人脈,他們很早便與海內外團體建立互動交流關係,如與美國國家藝術教育協會的長期合作,近日又與美國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校達成協議,開辦國際藝術預科學院。

這樣的資源與視野,香港的民間團體實在難以媲美。

不乏前瞻性討論

實踐以外,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顧問陳國棟認為內地社會對藝術教育議題有很多討論,不少更頗具前瞻性。他去年十一月參加「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環繞「大數據時代的創意美術教育」這一主題加以討論。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先後在南京、杭州、廣州、上海舉行過,廣邀海內外美術教育專家及學者參與。去年內地便有52間高校、港澳台共6間大學、海外8間大學的學者參與,加上全國多個省市的教研人員及百多所中小學的老師,規模異常龐大。

大數據時代這一議題雖然空泛,然而緊扣當下經濟發展形勢,與藝術教育互涉,衍生各種挑戰,牽涉的藝術理論看似離地,事實上與現實呼應。

拓展非主流教育

類似的討論,香港並不常見,往往還是停留在如何透過藝術教育開拓觀眾的層面上。學習藝術不見得要成為藝術家,也並不一定為了賞析,可以是單純的興趣培養,楊梅紅藝術教育機構的系統性,如為孩童建立學習檔案、開發創新的教案等,均吸引大家的眼球。本身是藝術家、視藝老師的梁崇任則強調,香港一向忽視非正規藝術教育,並指「小孩學習興趣班的金額是一個天文數字」,但社會只重視主流教育,導致非主流教育出現良莠不齊的情形,規模不一,價錢「豐儉由人」,「有社區中心百幾蚊的課程,也有動輒數千蚊的課程。」

非主流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環,亦頗得家長青睞,未來如何發展值得商榷。

相關新聞
非主流藝術教育不可忽視 (2016-01-30) (圖)
走東走西:機械人革命 (2016-01-30) (圖)
武術藝術結合 IVE舉辦舞獅展覽會 (2016-01-30)
「越界」藝術節 思辨邊界差異 (2016-01-30)
國家圖書館 春節送大禮 (2016-01-30) (圖)
CCDC京廣「拓荒」港現代舞蹈北上謀發展 (2016-01-27) (圖)
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 亮相寧夏博物館 (2016-01-27) (圖)
「未來藝術實驗室」將探索如何「科學地文藝」 (2016-01-27)
霍冠釗:石灣公仔乃嶺南文化的質樸典範 (2016-01-23) (圖)
走東走西:基辛格的成長 (2016-01-23) (圖)
屯門書展下周舉行 (2016-01-23)
兩地創新劇場獻演 (2016-01-23) (圖)
WMA委託計劃接受申請 (2016-01-23)
「華文戲劇」20周年 四月香港好戲連場 (2016-01-20) (圖)
場地有限 走出香港 (2016-01-20) (圖)
湘文化走進聯合國 「三個故事」演繹湖南精彩 (2016-01-20) (圖)
著名作家賈平凹推薦唐榮堯《西夏史》北京首發 (2016-01-20)
史博館廣推文創行銷 文物生財 提升價值 (2016-01-16) (圖)
走東走西:種族矛盾 (2016-01-16) (圖)
《弟子規》朗誦比賽 推廣傳統文化 (2016-01-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