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年過二百歷久不衰的「啞老師」 《華英字典》打開華洋溝通之門


放大圖片

■展覽中陳列的研究馬禮遜的專著

如今,學習一種語言和文字,字典是不能夠缺少的必備工具書。在英文日趨流行、華人世界與外界交往愈加頻密的今天,中英文的字典所具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當今的時代語境中回溯歷史,則一位來自英國的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夠忽視的。他在1815年編纂出版的《華英字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部英漢-漢英對照字典,其劃時代的意義不言而喻。日前,澳門大學在其圖書館舉辦展覽,紀念這部特殊的字典誕生二百周年。■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在今日的香港,以「摩利臣」命名的山、街道和設施,便是為了紀念馬禮遜。馬禮遜出生於英格蘭,但其本身卻是一位蘇格蘭人。他是西方世界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也是第一位將《聖經》全文翻譯為中文並全文出版的人,他在馬六甲開辦的英華書院,更是成為了近代傳教士開辦的首所中文學校。在其人生中,澳門這樣一個最早看世界的窗口,具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東行的時代背景

展覽的圖片顯示,馬禮遜於1782年出生在英國北部,1807年的9月,他搭乘三叉戟號經美國抵達澳門,隨後進入了廣州,成為了第一位進入中國從事宣教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馬禮遜本人的壽命也並不是很長,1834年便離開了人世,長眠於澳門。

從今次展覽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當時馬禮遜來到中國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非常之大。當時的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之後正逐漸繁榮,而當時的中國則仍處在清朝的封閉統治之下,此外,更加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是當時已經在澳門佔據了統治地位的葡萄牙當局,他們以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為宗,對來自英國的新教所持有的保守態度,亦構成了馬禮遜東方之路的艱困元素。

今次展覽傳遞出的一個更加宏觀的歷史背景是:馬禮遜來到中國,並不簡簡單單是東西方交流、西學東漸的產物,也是西方社會自身不斷演化的結果。從展覽的一些圖片中可以看到,在西方中世紀的千年之中,政治上君主佔據統治地位;財富上封建領主對土地具有絕對的權勢;羅馬大公教會則完全壟斷了精神的信仰與《聖經》的解釋。這種政治、經濟、文化信仰上的高壓,使得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黑暗時期」。但十六世紀之後,歐洲開始了諸如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產業革命的社會變革。這一切變革,奠基在實證主義、科技發展之上。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使得東西方的交流更加緊密。可以說,馬禮遜來華,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孤寂貨倉之中成就偉業

展覽資料告訴參觀者,當馬禮遜來到中國之後,面對的困難相當之大。一方面,當時的清政府奉行極為嚴苛的對外封閉政策。在鴉片戰爭開始之前,中國的通商口岸只有一個,那便是廣州,而且限制極多,非常不便。根據當時的規定,只有商人,且必須經東印度公司以澳門為據點,才能夠在交易季節短暫進入廣州,且只能夠居住在廣州的商館之內。

另一方面,在香港開埠之前,所有來華人士,只可以聚居在澳門。當時的澳門已由葡萄牙人佔領,為了維繫傳統天主教的統治地位,對當時的新教採取一律禁絕的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禮遜加入了東印度公司,成為一名翻譯,居住在一個貨倉之中。他所面對的孤寂和困難是難以想像的。但也正是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之下,他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在助手的幫助下,翻譯了《聖經》,同時還依據《康熙字典》編纂了《華英字典》。這對後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產生了重要的意義。而被馬禮遜按立為牧師的梁發,則寫下了《勸世良言》,這本書後來對啟發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重視角的時代見證

1815年,馬禮遜在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民間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這在中國新聞傳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馬禮遜在晚年甚至成立印刷所,足見其對文字出版業的重視。

舊日的時代已經過去。但在東西方交流的歲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影響,則一直留在當下世人的心中。或許,文化發展從來都是長期積澱的產物,而文明對話和交流所形成的多元、開放、包容的格局,也成為了人類邁向新時代的思想基石。這或許便是多重視角的時代見證。

相關新聞
年過二百歷久不衰的「啞老師」 《華英字典》打開華洋溝通之門 (2016-02-03) (圖)
九藝術團春節將赴多國及港澳慰僑訪演 (2016-02-03) (圖)
重慶釣魚城發現南宋時期衙署遺址 (2016-02-03) (圖)
非主流藝術教育不可忽視 (2016-01-30) (圖)
走東走西:機械人革命 (2016-01-30) (圖)
武術藝術結合 IVE舉辦舞獅展覽會 (2016-01-30)
「越界」藝術節 思辨邊界差異 (2016-01-30)
國家圖書館 春節送大禮 (2016-01-30) (圖)
CCDC京廣「拓荒」港現代舞蹈北上謀發展 (2016-01-27) (圖)
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 亮相寧夏博物館 (2016-01-27) (圖)
「未來藝術實驗室」將探索如何「科學地文藝」 (2016-01-27)
霍冠釗:石灣公仔乃嶺南文化的質樸典範 (2016-01-23) (圖)
走東走西:基辛格的成長 (2016-01-23) (圖)
屯門書展下周舉行 (2016-01-23)
兩地創新劇場獻演 (2016-01-23) (圖)
WMA委託計劃接受申請 (2016-01-23)
「華文戲劇」20周年 四月香港好戲連場 (2016-01-20) (圖)
場地有限 走出香港 (2016-01-20) (圖)
湘文化走進聯合國 「三個故事」演繹湖南精彩 (2016-01-20) (圖)
著名作家賈平凹推薦唐榮堯《西夏史》北京首發 (2016-01-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