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教資會與八大院校每3年就會進行一次學術規劃及經常補助金評估,以鼓勵各院校定期檢討發展策略和學術優次,並重新分配約5%的一年級學額,以確保公帑資助學額能用得其所。
在2016/17學年至2018/19學年的新一輪分配中,嶺南大學和浸會大學的「優配學額」分別全數失去及減少近80%,而科技大學及中文大學則分別增加了約44%及約31%。
資助院校須預留其非人力規劃範疇的一年級學額之6%,以便按「優配學額」機制重新調配,但因嶺大規模細小,因此只須預留4%,而教育學院則因大部分課程均須按當局的人力規劃需求設立或屬於「受保護範疇」,故無須預留任何學額。
在2016/17學年至2018/19學年的3年期間,共有730個一年級學額按照「優配學額」機制進行分配,其中85個學額獲調配予應付新增的人力需求及其他人力規劃範疇學額的改變,餘下95%的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則不受影響。
新一輪分配結果顯示,浸大和嶺大成為「輸家」,分別失去52個和22個學額,科大和中大則分別增加50個學額。雖然教院亦減少了39個一年級學額,但有關改變是根據政府對小學教師學額需求減少的意見而削減,這些學額已獲重新分配以應付其他人力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