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但卻被部分人質疑為「益外人」政策,又稱當局未有優先照顧本地居民教育需要。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重申,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助本地生升學,包括每年1.7億元的獎學金供升讀本地大專院校,另有七千多萬元資助港生到境外升學或交流。他又指,「一帶一路」獎學金以印尼為第一站,是「經過科學與事實,專業及實務」的決定,當地是東盟中最大的國家,政府期望能透過計劃促進兩地學生交流而開始考慮到該地升學,開拓更多發展機會。
吳克儉:安排經雙方深思熟慮
吳克儉昨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一帶一路」獎學金以印尼為第一站,是建基於香港與東盟的合作,而印尼屬東盟最大的國家,加上早前已跟香港簽署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有關安排經過雙方深思熟慮,是「經過科學與事實,專業及實務」而作的決定,並非「求其揀個國家(合作)」。
而相比印尼學生來港升學,吳克儉指,目前港生到當地求學確是很少,期望獎學金能夠加強兩地網絡,讓本地生對印尼有更多了解,而開始考慮到印尼以至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升學,所以獎學金亦是加強有關地區交流升學氣氛「重要的第一步」。他又強調,鼓勵「一帶一路」學生來港升學將有助香港的大學環境更趨國際化,本地學生亦可從中獲益,畢業後更具國際競爭力。
他又重申,政府上學年已頒發1.7億元獎學金予八千多名學生升讀香港的大學及自資院校,另「專上學生境外交流資助計劃」及「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也分別投入1,800萬元及6,000萬元,資助港生到境外交流或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