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燕瓊在臨床模擬教學專區,示範為模擬病人作護理。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面對未來人口老化的醫療挑戰,現時多所專上院校都積極投入培訓護理人才,以應對專業人手的需求。香港公開大學昨表示指,該校在2015/16年度共有907名護士畢業,為各培訓護理人手的院校之冠,校方也積極投入資源優化相關教學設施,包括近年的啟用臨床護理教學中心,當中便特設虛擬實境教學專區,模擬可能需要處理的護理個案,讓準護士能「感同身受」,包括了解病人畏高的感受,學習應對病人可能出現的襲擊行為,並藉以了解其背後的激動情緒等。
公開大學昨日舉行新春團拜,由校長黃玉山等管理層與護理及健康學部代表,安排傳媒參觀護理教學的專用設施。護理及健康學部副主任及副教授李燕瓊介紹指,近年該校護理課程學額增加,學生報讀情況也愈來愈熱烈,平均近10人爭1個學額,以本年度為例共有907名護士畢業,為各院校中最多。她指配合學生人數增加,校方也投入更多資源,包括於近年啟用的臨床護理教學中心引入新教學設施。
公大於該中心投入70萬資金設有臨床模擬教學專區,當中有不同類型的模擬訓練裝置、控制台和記錄儀器,以教導進階的護理技術。專區內有7個成人比例的病人模型,可配合電腦模擬及調校病人眨眼、呼吸時胸口起伏、血壓和心跳等情況;而透過病床旁的鏡頭,導師則可於熒幕即時觀看學生表現,亦可即場考驗其臨床反應,方便他們評分及作指導。
影像比平面圖模型更真實
該中心同時設有專供護理教學的虛擬實境教學專區,配置電腦虛擬訓練儀器,學生可佩戴立體眼鏡,觀看屏幕的立體內臟影像等。公大護理及健康學部副教授黃家輝指,護理學系的解剖生命學課堂會用到這套教材,而呈現的影像比以往用平面圖片或內臟模型更真實;他透露校方將在下個月會新增一些血液、胃液流動的影像,令教學更豐富。
若準護士能夠親身感受病況,就能更加明白病人的需要,黃家輝指,虛擬實境亦可則學生體驗學習處理護理個案。例如可透過戴上3D眼鏡呈現樓高4層的模擬影像,讓令學員了解畏高的感受,或模擬病人情緒激動狀況,學習應對可能出現被襲擊的處境,以及了解病人背後的情緒及動機等。
現時上述兩個專區主要供護理學士課程授課及考試之用,李燕瓊指,期望盡快可普及至護理高級文憑的學生,令有關護理培訓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