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有情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雲貴川成失蹤兒童重災區


放大圖片

■靳家成(右2紅衣少年)2000年由美國人茱莉亞收養,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努力下,成功找到遠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的親生父母和其他親人。受訪者供圖

2009年與公安部合作以來,「寶貝回家」近乎成為內地失蹤兒童的晴雨表,張寶艷表示,網站登記的失蹤人口近幾年已大幅減少,每天新發案從最多時的七八例減少到一兩例,甚至沒有。

一份站內統計數據顯示,在登記的4萬多個尋親消息中,尋找寶貝的佔24,457人,而在2014年「寶貝回家」登記信息中近期失蹤孩子已減少到550個,惡意登記27個,2015年為892個,惡意登記79個。根據地域劃分,雲貴川已成為兒童被拐、失蹤的重災區。

盼民眾關注海外尋親

在「寶貝回家」登記案例中,還有孩子尋家的19,201人,這其中除了被拐還有的是棄嬰、送養到福利院的,也包括了不少海外尋親。2009年,轟動一時的美國母親收養中國男孩靳家成11年後與親生父母團聚,就是由「寶貝回家」志願者極盡努力促成的,引發了包括美國NBC、CNN等媒體的高度關注。至今,「寶貝回家」海外尋親的成功案例已有近30例。

張寶艷同時希望喚起民眾對海外尋親的重視,「我們做的過程中發現當年有很多孩子是走失了之後,被送到福利院後送養到國外的,如果大家在國外遇到這樣的收養家庭,可以聯繫我們,讓這些孩子找到家,至少讓正在尋找他們的父母親人知道現在他們生活得很好。」

相關新聞
民間打拐 助尋寶貝 張寶艷的母親心 (2016-03-01) (圖)
特稿:籲加強基層宣傳 盼對打拐更多關注 (2016-03-01) (圖)
張寶艷的打拐路 (2016-03-01)
雲貴川成失蹤兒童重災區 (2016-03-01) (圖)
記者手記:願有多少離別 就有多少團聚 (2016-03-01)
滇池壩上拾荒婦 八年護鷗見真情 (2016-02-22) (圖)
「海鷗老人」勵後輩 民間塑像紀念 (2016-02-22) (圖)
昆明愛鷗人 熱情待「遠客」 (2016-02-22) (圖)
市民籲嚴懲虐待者 (2016-02-22)
記者手記:人性關懷勝過氣候如春 (2016-02-22)
高僧秉慈悲心 救助麻風病人 (2016-02-15) (圖)
獲平等相待 病患表感恩 (2016-02-15) (圖)
為患者呼籲奔走 盼社會予更多關愛 (2016-02-15) (圖)
擬籌設基金 獎勵醫療人員 (2016-02-15) (圖)
新聞鏈接:內地現有21萬麻風患者 (2016-02-15) (圖)
雪山腳下「溜索電工」 守護鄉村萬家燈火 (2016-02-01) (圖)
難忘巡電纜遇熊狂奔逃命 (2016-02-01) (圖)
極寒深山值班 小兩口暖在心 (2016-02-01) (圖)
電力援藏 「輸血」變「造血」扶貧 (2016-02-01) (圖)
「打酥油茶都用電動機了」 (2016-02-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有情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