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Guillermo Gallego的研究指出以價格浮動機制訂價,航空公司和顧客均能從中得益。 黎忞 攝
研浮動價格機制可雙贏 出發前45天出手最抵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不少旅行愛好者會經常瀏覽航空公司網站,以「守株待兔」方式等待優惠機票出籠,但原來要買廉價機票也有其他秘訣可以參考。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Guillermo Gallego及其研究團隊經過複雜而精密的運算,計算出平均在出發前45天是購買機票的最佳時機。另由於機票有價格浮動機制,定價有升有跌,專家建議旅客可以在出發前兩個月多留意幾星期的價格,先掌握票價的走勢變化模式,即可推測翌月的票價走向,這會較有把握買到便宜機票。
科大嘉柏有限公司工程學教授、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Guillermo Gallego早於上世紀90年代起,已埋首研究浮動價格機制。他和耶魯大學學者Ningyuan Chen於今年1月發表「浮動價格機制能否讓顧客得益?」的學術文章,發現該機制有效造成雙贏局面,顧客和商家均可獲得最大利益。
臨近起飛剩餘機位多會促銷
浮動價格機制建基於航空公司載客量的邊際價值及顧客付費的意願。載客量邊際價值會隨出發時間和機位數目而改變,他舉例指若距離起飛的日子愈近,航班仍有機票尚未售出,航空公司為盡快售出剩餘機位,就會減價促銷,令客人能以便宜的價格購得機票,飛機又能滿座,造成雙贏。反之,若航班距離起飛日子愈長,剩餘機位只有寥寥幾個,航空公司或會維持原價甚至加價以獲取最大利益。
至於顧客付費的意願,亦可造成雙贏局面。當客戶急茩q票,就會迫於無奈買貴機票,而一些早就購票的,則能以相對較便宜的價錢購票,而上述機制同樣適用於酒店訂價。Gallego指出,顧客付費時會有賺取「利潤」的概念,若顧客心目中的合理機票價錢是1,500元,若機票以1,000元購得,他願意購買之餘,並自覺是賺得500元「利潤」;但若機票售價2,000元,顧客會拒買,否則會自覺「蝕本」。
對於商家來說,以流動價格機制訂價是否就比固定價格較能賺錢呢?他舉例指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廉航公司People Express,將機票以固定且廉宜價格出售,由於相比一般航空公司的機票便宜,起初旋即成為美國航空的對手。不過,美航其後「出招」推出「Supersaver」機票,將在兩星期前出發的機票定成低價,同時維持其他機票以原價出售,而最後美航賺錢、People Express蝕錢收場。
留意升跌趨勢 有助推測
Gallego又分享自己曾經為一所航空公司研究的數據,發現平均出發前45天就是買機票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由於機票是浮動價格機制,故旅客可在起飛的兩個月前多留意每個星期的機票價錢升跌趨勢,這樣有助推測出發時間的票價。假設每個月的第一及第三個星期價格有上升趨勢,則意味茬{第二個星期機票售價會回落,旅客就可博取以「最抵價」買票,但他笑言「我不能保證任何情況都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