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本土派」近日在香港特區大張旗鼓,更打算在政壇分一杯羹,不過電影導演李力持接受專欄作家屈穎妍訪問時,形容這些「本土派」有如「甩毛飛」、「躲在地洞的人」、「永遠唔會離開個竇」。他又奉勸年輕人,若要得到理想的幸福生活,就必須「做」,不應以為理想生活有如電視劇所見,如此容易一伸手就可得來。
《HKG報》昨日刊出李力持接受屈穎妍專訪,在訪問中解構「『本土派』係乜東東?」。李力持形容,「香港豆腐膶咁大」,如果搭飛機,飛上天一分鐘,整個香港可一眼看完。但若在內地乘搭航機,五六小時連綿不絕仍在國境內。他認為:「天大地大做乜一定要留喺度?」如果有人說自己是「本土派」,「即係話,佢永遠唔會離開個竇。」
嘆社會不容納新來港人士
他形容,這些躲在地洞的「本土派」,就像他以前拍戲在西貢遇到的「甩毛飛」,攝製隊明明已跟村長說好,但這些「甩毛飛」還是要來搞事收陀地,又會說「我哋喺度出世,大晒!」他直指,「呢度出世就大晒」的態度,就是「本土心態」,令社會不能容納新來港人士、簡體字和普通話。
港人講粵語 回內地最着數
他又反問,香港人為何要學英文?原因就是要「搵食」,這是森林基本法則、求生技能。他認為,港人回內地最着數就是可以說廣東話,「英文人哋聽唔明,但佢哋嘅話我哋識聽喎,咁咪食到佢囉!」他又不忘諷刺那些「唔打算離開個竇,一世匿喺裡面」的人,「唔該你噏返正啲廣東話、寫返啱啲繁體字先啦!」
要追尋幸福,李力持勸告青年:「做啦!」他指出,由細到大看電視劇,港人一直被灌輸應有的基本幸福,就是有屋、有女友、有車、有份工,返工不用工作,談談是非又一天。可是當真正在社會工作,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容易,想要電視劇內人物所有的基本生活,就只能靠做。
他指香港很多人只想伸手就有幸福,而政府卻一直弱勢,由董建華到曾蔭權,「已經開始練到耳仔軟」,只要「有人叫吓就有㗎喇,仲要keep(維持)住叫,同埋keep住有一大堆人一齊叫」。不過,他身為60後中年人,就表明習慣自己有手有腳去找幸福。
李力持認為,只要肯離開山洞,還是會找到幸福的。他比喻說:「如果你不斷戴着那垃圾眼鏡,你看什麼都會繼續是一堆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