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美術手帖》國際版第二擊為亞洲藝術發聲


放大圖片

■《美術手帖》總編輯岩猺s哉(Teiya Iwabuchi)

日本老牌藝術雜誌《美術手帖》(Bijutsutecho)擁有眾多讀者粉絲,只可惜過去僅有數冊曾被翻譯為中文出版。去年,香港三聯書店及日本學研社首次合作,推出其國際版(繁體中文及英文)《100當代藝術家》,吸引不少讀者目光,今年三月底,國際版第二冊《亞洲藝術風起時》新鮮出爐,為讀者介紹最重要的亞洲藝術風潮。■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香港三聯書店提供

《美術手帖》創刊於1948年,日本正值戰後百廢待興之時,雜誌不僅希望將藝術帶進民眾的生活中,亦希望創建平台,為日本培養美術鑒賞家和評論家。時至今日,走過近70寒暑的《美術手帖》可說是見證了日本藝術的風起雲湧,其內容不僅涵蓋了對美術潮流的分析介紹與對藝術大家的訪談,近年來更涉及對次文化或流行文化的推介和評鑒,可說是一直緊貼社會潮流。而其書寫風格、鑒賞品味,甚至刊物設計都影響了無數藝術愛好者。

這麼一本老牌美術雜誌推出中文版,對讀者來說自然很棒,但最特別的是,其國際版並非已有日文刊物的翻譯,而是為日本以外的讀者度身定做,其中亦加入在地化內容,可以說從採編到排版,都幾乎相當於一本新的雜誌。

「讀者群不同,雜誌的目標也不同。美術是全球化的東西,日本的美術家也越來越衝出日本。作為日本的美術雜誌,我們也想出一分力,將日本的美術,以及當代美術的價值觀,給世界不同的讀者看。」《美術手帖》總編輯岩猺s哉(Teiya Iwabuchi)十分看好香港在亞洲藝術市場中的前景,「這裡有國際性的大型藝術活動,如Art Basel;重要的拍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等也都在香港有業務;具體的藝術設施也越來越豐富,比如K11。」這也是為什麼《美術手帖》會選擇香港作為其國際版的出版基地的原因。

說起亞洲藝術......

國際版第二冊將「亞洲藝術風起時」作為主題,試圖為「亞洲藝術」理出脈絡。事實上,一直以來,不論是戲劇、舞蹈、音樂還是美術,當我們談論藝術時,總是被籠罩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但亞洲藝術,有蚖P西方藝術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哲學系統與思維方式,當我們評鑒、解釋,甚至最簡單地言說這些藝術時,該如何找到我們自己的聲音,以體現其獨特的文化意涵呢?

岩猺s哉在「編者的話」中作了有趣的比喻,他從岡田利規的劇作《God Bless America》說起,這齣話劇由棒球運動說起,卻一層層展現出美國在戰後東南亞地區所投下的巨大影子。「戰後的東方美術又在怎樣的(潛)規則下,打出了怎樣的比賽?」岩猺s哉問道。這似乎也使得《美術手帖》對於亞洲藝術風潮的「言說」,成為一個意味深長的宣言。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所做的不同展覽中,暫時沒有很統一的、成熟的對亞洲藝術的定義,其實這也是《美術手帖》所肩負的任務之一,我們要去摸索,如何為亞洲藝術建立體系。」以此為目標,雜誌專題選取了戰後亞洲藝術的三個主要流派--日本的具體派、物派,和韓國的單色畫--為核心,通過藝術家訪問、藝術評論家的對談,以及論文,全方位地向讀者介紹這三種藝術潮流的特點、歷史和發展歷程。岩猺s哉說,這三個美術運動,是現在世界各地評論及反思亞洲藝術潮流時比較受注目的風潮,《美術手帖》正好趁此機會對其進行探索,並將三者並置,發掘它們互相之間的差異與共鳴。

「雖然現在亞洲藝術越來越抬頭,但在實際層面上,作品賣不賣得仍然仰仗西方的評價體系、策展人和收藏家的眼光、評價。亞洲雖然想要拿回自己的聲音,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但是在西方如此強勢的風頭下,拿得回多少卻是個問題。」岩猺s哉不斷強調博物館在此過程中的重要性,「比如物派,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於東京抬頭,今日之所以會再度獲得大家關注,是因為西方美術館舉辦的展覽,這些活動令其收穫評價。這就是美術館對藝術評價的重要性。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個興起於日本的藝術潮流的評價竟然不是出自自己的手,而是由西方去進行,也令我覺得心情有些複雜。」而不論是活躍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的前衛美術團體「具體美術協會」,還是之後興起的物派運動,《美術手帖》其實都緊貼其發展潮流,做過許多相關的訪問,也舉辦過多個座談會,可說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在《亞洲藝術風起時》中,正好發揮此優勢,將其「藏貨」展現給讀者。

關注流行文化

岩猺s哉2002年加入《美術手帖》,今年才剛41歲的他為這本頗有歷史的雜誌注入不少青春力量,例如為動漫等流行話題製作專題,甚至將「Boy's Love」(BL)等次文化話題納入其中。「2002年前後,正是日本美術界發生巨大變化時,例如橫濱三年展2001年開幕,東京森美術館2003年落成,而在大約相同時期,村上隆、奈良美智都各自舉辦了大型展覽。這所有的大事件相繼發生,使得當代美術在日本人生活中的普及加強了許多。這時我加入《美術手帖》,希望可以擴大當代美術的影響力,將其推介給更多的人,這也影響到後來的採編風格。」

他認為,流行文化或次文化與當代藝術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分隔。「我並沒有將它們看作是不同的東西。」他說,「一般所說的當代藝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術館、美術品或藝術評論,這些其實都是留下來的記錄。但是次文化與流行文化的東西很快會變,它們本身很難留存。就算是宮崎駿的動畫,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動畫,但是可能他原畫的那張稿紙已經沒有了。《美術手帖》去做這些流行文化的特輯,是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將這些不很容易留存痕跡的東西,用我們一貫對待藝術的鑒賞經驗和採編手法,去將它們和美術作一個同等的對待,使其成為值得被研究,並有研究資料可循的東西。」

相關新聞
《美術手帖》國際版第二擊為亞洲藝術發聲 (2016-04-04) (圖)
書評:喧嘩中的一聲忽哨 (2016-04-04) (圖)
陳慧瑛新書首發 30萬字吐鄉愁 (2016-04-04) (圖)
只想拍電影的人 (2016-04-04) (圖)
劍橋中國文學史 (2016-04-04) (圖)
人生,就怕不鹹不淡 (2016-04-04) (圖)
Finders Keepers (2016-04-04) (圖)
徵稿啟事 (2016-04-04)
何處解鄉愁 (2016-03-28) (圖)
書評:字字讀來是心聲 (2016-03-28) (圖)
【書介】西藏與西藏人影像 (2016-03-28) (圖)
【書介】時光列車 (2016-03-28) (圖)
【書介】美麗的權利 (2016-03-28) (圖)
【書介】Shylock Is My Name: The Merchant of Venice Retold (2016-03-28) (圖)
【書介】The Night Manager (2016-03-28) (圖)
徵稿啟事 (2016-03-28)
記錄李光耀書寫「遲來的真實」 (2016-03-21) (圖)
書評:惡及其超越 (2016-03-21) (圖)
書介:沙漠之花 (2016-03-21) (圖)
書介:The Gap of Time: The Winter's Tale Retold (2016-03-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