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愛民與團隊成功發現肝臟分泌的激素FGF21可有效誘導脂聯素增加。 梁祖彝 攝
有望助研製抗肥及治糖尿相關藥物 勇奪裘槎獎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中國社會肥胖問題嚴重,有調查指全國肥胖人口接近1億,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令各樣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的診斷及防治,都成為社會密切關注及研究的課題。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徐愛民,多年來致力探究肥胖與疾病間的關係,透過發現及分析多種脂肪分泌及抗病激素,其團隊不單開發出可快速檢測前期糖尿病的「酶聯免疫附試驗」,並發現有望治療肥胖致病潛在藥物,因而獲頒本年度「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2002年加入港大的徐愛民主要從事針對肥胖、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併發症的研究及相關醫藥技術開發,曾發現抗糖尿病激素脂聯素的活性體,並率先揭示脂聯素對脂肪肝及血管疾病的保護作用。
他日前就獲得裘槎獎而接受訪問,並分享指「脂聯素有抗糖尿病作用,並能促進脂肪燃燒,有助減低脂肪肝的出現」。
他又提到,其研究發現肥胖人士、糖尿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他們血液內的脂聯素普遍比一般人低六成至七成,「脂聯素明顯下降的情況是出現在糖尿病發生之前」,換言之這可視作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其中一種先兆及指標,有助找出高風險人士。
「篤手指」驗出病 或已屬晚期
目前一般「篤手指」驗血糖的檢查方法,一旦發現血糖偏高,那可能已是糖尿病較晚期階段;同時這只是個「現象測試」,不能告訴患者為何發病。既然知道糖尿病跟脂聯素的關係,徐愛民以此開發出稱為「酶聯免疫附試驗」的早期檢測方法,「同樣只需抽取小量血液,幾分鐘就可以檢查出其脂聯素水平高低」,此方法亦能提供病因學診斷,透過驗證脂聯素水平,了解是否因脂肪因子異常引起病徵,再視乎結果為病人針對性擬定治療方法。
加強推廣應用 制定統一準則
有關技術已證實可用,徐愛民並根據過往研究經驗所得,提出「每毫升血中只有4微克或以下脂聯素」即屬於高風險的參考水平,然而礙於方法仍未普及,各地沒有統一標準,故有關指標仍未有足夠數據支持。因此徐愛民未來會加強推廣應用,透過更多驗證以制定統一的準則,包括制定「多少(脂聯素)以下屬不尋常」的確實數據,使其發揮作用,讓更多人及早識別是否有前期糖尿病傾向,從而作出相應預防行動(見另稿)。
徐愛民的研究不止於檢測預防,還涉及治療層面。其實現時糖尿病跟心血管疾病往往沒有治癒方法,病人只能終生服藥控制病情,但徐愛民與團隊成功發現肝臟分泌的激素FGF21可有效誘導脂聯素增加,經老鼠對照實驗證實,注射FGF21後的老鼠數日內脂聯素提升近3倍,從而產生抗糖尿病作用。
此外,團隊最近又發現FGF21還可用作治療因肥胖而致的動脈粥硬化的潛在藥物,為未來開發出抗肥胖及糖尿病等相關藥物帶來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