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太「放任」學障兒子Marco發展演藝特長,取得理想成績。梁祖彝 攝
不知哪天是母親節正日,全因「每天都是母親節」。鄧太的兒子於小學一年級時確診有讀寫障礙,英文默書屢次「捧蛋」,串出「zoo(動物園)」也是難題。她曾經氣得將兒子的書包拋出街,鄧太後來想通「兒子開心成長最重要」,將要求下降至「升到班就得」,又「放任」富有表演慾的兒子隨心追求演藝理想。兒子轉眼成年,剛考完文憑試,最近獲演藝學院預備取錄,繼續向演員目標進發,「感謝媽媽用了最大的努力守護我!」
曾發怒將兒書包拋出街
分不到「p」與「q」、「b」與「d」--典型讀障學童所面對的問題,也在年幼的Marco(鄧栢聰)身上發生了;事隔十多年,鄧太仍難忘這段「非常難捱」的時光。
儘管兒子於小一時已確診有讀寫障礙,惟始終「學校會有要求」;每天打開手冊,發現有大半的功課需要改正,英文默書又屢次「捧蛋」,儘管當時已知兒子的確有讀寫障礙,但仍令她非常「忟憎」,「覺得『教極都唔識』,嬲到掃晒枱上的東西落地,又曾經將書包拋出街。」
日復一日的折磨,鄧太明白「錯不在孩子」,經朋友介紹向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求助,學習教導孩子的方法,「用字母卡及手勢,默書分數慢慢由零分變成有分,由單位數變成雙位數」;更重要是調整自己的思想,「毋須為迎合教育制度而這樣痛苦,升到班就得,開心成長最重要」。鄧太笑言,串字在人生上不是太重要,寧願多投放時間在其他科目,或協助兒子發展出自己的專長。
全力支持發展興趣特長
讀寫障礙,不是羈絆孩子飛翔的理由。鄧太說,在家表現乖巧的兒子,小一時曾頻被老師投訴「將文具倒到滿地都是」,查問下發現兒子原來想惹人注意,背後原因是表演慾強,她就讓兒子自由參與各種藝術表演活動。至中一時,Marco報名參加劇社,發掘出自己對戲劇的興趣與天分,中三時主動要求報名參加誇啦啦藝術集匯(Bravo!),得獎後獲派到倫敦接受4星期專業戲劇訓練,一直向成為演員及藝術教育工作者的目標進發,媽媽始終支持。
Marco每個在台上閃閃發光的時刻,台下總有媽媽與爸爸的支持。他形容媽媽是他的「好朋友」,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苦與樂,都會跟媽媽分享或傾訴。藝術普遍被視為「不掙錢」的行業,惟鄧太認為「讀到書也不等於事業好,某些事不用想太長遠」,笑言只要並非犯法的事,都會讓兒子盡力嘗試。
今天是母親節,鄧氏一家沒有特別慶祝,Marco笑言他本來連何日是母親節都不知道,被朋友笑指「因為你『每天都是母親節』」;而他始終緊記心中對父母暗自許下的承諾--「由小樹苗長成大樹,用樹蔭守護你們」。
■記者 陳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