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索本土系列:舞出真功夫 紮作傳港味


放大圖片

■夏中建表示願盡社會責任,讓更多人認識紮作行業,傳承文化。 曾慶威 攝

「獅王」孖寶注入新元素 助傳統行業覓新路

近年部分香港人常把「本土」掛在口邊,定義卻言人人殊。有人打起「本土文化」旗號宣揚「排外」及「封閉」的主張,也有人硬將之扭曲,要與濃濃的家國及文化傳承割裂,實質上卻對「本土」的發展以至整體社會造成傷害。香港「一代獅王」夏國璋的兩名兒子,分別繼承了舞獅及紮作兩項深具價值的傳統行業文化,努力打拚為香港「本土」注入新元素,希望得以配合當代社會尋找出路,並薪火相傳至下一代,真真正正為「守護本土」出一分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獅王」夏國璋家族龍獅隊成立逾90年經歷四代,是香港節慶舞獅的代表人物,長子夏德建繼承家業,繼續將舞獅文化發揚光大,近年再由夏德建兒子夏敬文接棒,進一步引入青春元素,吸引年輕人及學生接觸舞獅,讓其薪火相傳;夏國璋另一位兒子夏中建,則謙稱自己並非舞獅材料,年輕時跟隨「花燈大王」梁有錦學藝,如今成了香港有名的「紮作大王」,60周年國慶大燈籠、全世界最高花炮等均出自其手,最近還以《西遊記》為題材,紮出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農曆新年期間在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展出,展現傳統花燈紮作手藝。

舞獅舞龍及不同類型的紮作工藝,全部位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幾位夏師傅毫無疑問是傳承本土文化的重要一員。夏中建指,希望多盡社會責任讓更多人認識紮作,所以閒時會與社企或政府項目合作,開免費班教授小朋友。他亦將於中秋節籌備紮一棵大型樹幹,再經少年警訊及學校,教導師生紮作楊桃等不同生果,目標集合約3,000個作品,再一起掛到樹上,「裡面既包含親子活動,又有文化藝術成分,市民得益之餘作品也可成為本土地標,更有望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真正為「本土」出力。

助「本土」發展 引入大馬鼓樂

對於「本土」屢被胡亂利用,甚至農曆新年期間的旺角暴動,也是以「幫助本土小販」作藉口,實質卻是仇恨暴力的政治宣洩,夏中建感到痛心,認為有關人等只是「巧立名目」,而非真心要為維護本土文化,「假如有心幫助小販,大可以籌劃租借場地,大搞本土文化區。」他又表示,保護本土文化亦要顧及他人感受,以及遵從社會秩序,並非掛荂u本土」就是「大晒」,強調對這些搞亂社會的行為不能苟同。

一些人舉起「保護本土文化」旗號,實質做的卻是文化上的「排外」及「封閉」,甚至偷換概念混上分離意識,要與內地及傳統中華文化割裂;夏德建及夏敬文父子卻道,只將眼光放諸香港是故步自封,無助本土文化的發展,「以舞獅為例,傳統佛山鼓樂節奏快,加上沒有鼓譜,很難上手,為了降低學習舞獅的門檻,我們引入馬來西亞十八路鼓樂,學生兩至三課即可學會基礎。」

與內地互相交流才有進步

夏德建強調,引入新事物不代表摒棄傳統,佛山鼓樂仍會保留,由淺入深吸引年輕人一步步接觸舞獅,先培養興趣再教深層次的技巧,這樣更能做好文化傳承。夏敬文續指,讓更多人認識舞獅是推廣普及這種文化的不二法門,而內地市場毫無疑問較香港大,甚至有大學課程專門教導舞獅,故有必要跟內地互相交流,才有進步。他又慨嘆,「本土」的意義在於保留香港特色,感歎最近「本土」卻往往跟「衝突」、「鬧事」等字眼掛u,給人負面印象,也對社會及香港經濟造成衝擊,擔心社會因此變得落後,亦無助維護真正的本土文化。

相關新聞
探索本土系列:舞出真功夫 紮作傳港味 (2016-05-16) (圖)
淘汰危機:「師父教幾多就識幾多?死得」 (2016-05-16) (圖)
未來傳承:「瘦仔」舞獅強身 努力回報「惡師公」 (2016-05-16) (圖)
行內趣事:怪客要紮雀 問如何辨雌雄 (2016-05-16) (圖)
航拍無人機廉價拓市場 (2016-05-11) (圖)
無人機功能面面觀:「高端玩具」由消遣推向多元應用 (2016-05-11) (圖)
第六屆國際展9月京登場 匯逾百商家 (2016-05-11)
購中高端機出租 日接逾十訂單賺錢快 (2016-05-11) (圖)
探索本土系列:一碗荷蘭「酸梅湯」 嚐出港味「真醒神」 (2016-05-09) (圖)
核心排外:嘆校園有「擠不進的小圈子」 (2016-05-09) (圖)
暱稱老穆:常唱K 《海闊天空》都識 (2016-05-09) (圖)
內地如金:「港獨」?一個不好笑的笑話 (2016-05-09)
一份報紙的抗戰系列:「落日」硝煙散 「抗戰」精神傳 (2016-05-09) (圖)
心繫民族 反思不止 (2016-05-09) (圖)
恢復在港出版 各界名流盛讚 (2016-05-09) (圖)
微觀點:前事不忘 知恥後勇 (2016-05-09)
記者兵分多路 縱橫國際戰場 (2016-05-08) (圖)
成文密林間 血汗換戰報 (2016-05-08) (圖)
一份報紙的抗戰系列:以筆刺日寇 副刊勵國人 (2016-05-07) (圖)
毛澤東請《大公報》記者坐首席 (2016-05-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