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美聯儲是否6月份加息依然不明朗。因為,美聯儲加息預期已經不全是美國市場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受外部市場的傳導。日本和歐洲的負利率政策,對美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英國脫歐公投也是影響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潛在要素。新興市場方面,美聯儲加息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
中美比任何時候都利益攸關。去年8月份,美聯儲因為中國股市、匯市動盪暫緩加息。去年年底美聯儲首次加息對中國股市、匯市帶來的負傳導則讓美聯儲對於年內的加息力度和頻率變得謹慎。在日本和歐洲兩大經濟體實施負利率政策的情勢下,中美兩強貨幣政策的相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球貨幣戰的風險。
儘管美聯儲加息預期從年內4至5次變成2至3次,美聯儲加息帶給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依然難以評估。以美國市場為例,據《每日經濟新聞》19日報道,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近日表示,鑒於美國經濟持續適度增長和失業率較低,今年內加息兩至三次仍然是合理的。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也表示,不排除美聯儲在6月再次加息的可能。受此影響,美國股市17日全線下挫,亞太股市昨日也普遍下挫,其中中國香港恒生指數下跌近1.45%。
穩定下來的人民幣匯率也呈大幅波動。據華爾街新聞消息,上周離岸人民幣(CNH)和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的價差已經擴大至2月以來最高水平,接近套利資金的「最佳擊球點」。當然,各路投機資金也許是對中國央行「護盤」的能力心有餘悸,尚未動用大批資金去打人民幣的主意。
若美聯儲6月加息,從美國到中國、從亞太到全球將形成新的市場動盪。一向謹慎而為的耶倫,恐怕不會莽撞而行,率性加息。當然,美聯儲包括耶倫本人,不僅面臨着聯儲內部的雜音,而且也會被大選中的美國政客拿來作為靶子,就像特朗普不專業的批評那樣。
美聯儲是不是太猶豫了,耶倫是否過於謹慎?筆者更傾向於認為耶倫的前任伯南克「用力過猛」,多輪量化寬鬆(QE)的猛藥雖然帶來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但也消耗了美國的元氣和美元信用。因而,美國經濟復甦的趨勢雖然明顯,但後勁顯然不足,因而亟需漫長的休養生息。作為美聯儲主席,耶倫深諳其中門道,因而不敢貿然將貨幣政策恢復到危機之前。
更重要的是,即如前述,後危機或新平庸時代的美國市場,不能任性地再像以往玩任性的QE遊戲,必須作為全球化中的一員,即便是最強的一員,也必須左顧右盼,在美國貨幣政策的傳導和全球市場的回饋進行適度的評估,而且必須盡量做到市場平衡。
耶倫也在嘗試着加息外的努力,如縮小資產負債表。紐約聯儲,將於5月24日展開不超過2.5億美元的國債公開銷售,這些國債的到期期限為2至3年。此外,紐約聯儲還表示將於5月25日和6月1日分別開展兩次小規模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出售,總金額不超過1.5億美元。不過,這並不代表美國貨幣政策的根本變化。
6月份即將到來,是否加息?全球都在緊盯美聯儲。若6月份不加息,下半年加息對美聯儲壓力更大,也將帶來更大的市場影響。不知耶倫是否準備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