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教學「為讀而讀」 影響「普教中」成效

2016-06-01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成效近年引起爭議。有傳媒昨引述由語常會委託大學進行的研究報告指,現時學校推行「普教中」時,包括師資、教學方法及內容上都有不足之處,有學校安排普通話「聽、講」方面較好但語文知識較弱的老師負責「普教中」,亦有老師在課堂上多次要求學生重複朗讀變成「為讀而讀」,未能深化語文知識。而整體來說,則未有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能有效促進中文學習,但也沒有負面影響。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報告雖已完成但當局仍在分析,暫定在7月2日於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討論。

有線電視昨引述語常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由2012年開始進行抽取4所學校的「普教中」追蹤研究報告,當中的專家透過觀課、訪談分析學生成績等,發現學校推行「普教中」時出現不少問題,例如有教師會叫學生分組讀、個別讀及輪流讀課文,但卻是「為讀而讀」,未能深化知識。

部分校「普教中」師資欠理想

報告又提到,有中學一班用廣東話教中文,課堂討論氣氛熱烈,但「普教中」班別未有相同效果,而且教學內容表面,令本身成績較佳的學生感到缺乏挑戰,反而造成學習障礙。

報告又指現時部分學校安排「普教中」的師資未如理想,例如有學校以普通話「聽、講」方面比較好的老師負責,但因其本身不是中文本科,語文知識較弱,另有些教師就混淆教普通話及教語文。報告又提到,有學校在教學時用普通話,但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時的說話訓練則用廣東話,兩者不配合亦影響成效。

報告又以「聽說讀寫」水平將不同年級「普教中」及「粵教中」學生作比較,大部分級別沒有顯著差異或未能比較,其他情況兩者各有千秋,例如在「聽」方面,小五及中一「普教中」班較好,「讀」也有部分年級「普教中」班較佳,「說」方面則是「粵教中」班略勝。

「普教中」對中文科無負面影響

報告總結指,沒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能促進中文學習,但「普教中」對中文科亦沒有負面影響;但如跨年級比較,如越低年級開始推行「普教中」,成效會較好。

吳克儉昨日回應時確認上述報告已完成,而局方需要時間分析,暫定會在7月2日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作詳細討論。

他又重申,語言學習是長時間的工作,局方一直以「兩文三語」為基礎,而「普教中」作為長遠目標,推行的過程要視乎校情、老師水平、信心和學生的準備程度而定,而「普教中」也不會影響學生日常的粵語運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