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談到影視劇的軟實力,荷里活電影的確是始祖,以《羅馬假期》為例,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情節,發生在一天之內的愛情故事:某公國的公主在訪歐之行中最後一站來到羅馬,很想自由蹓躂,但礙於公主身份,不宜擅自外出,而被侍從注射了鎮靜劑。雖然假裝睡着的公主悄悄越窗出來,卻因藥效發作而在噴水池邊的長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時值美國記者經過,錯以為她是喝醉了的少女而把她暫時帶回家,卻發現她原來是翌日要出席記者會的失蹤公主,他猶如拾到寶般,自告奮勇地陪伴公主遊羅馬,並暗自把行程拍下來,以為可憑這樁獨家新聞賺一把。卻在相處中,本來利益熏心的窮記者愛上了可愛的公主,最後決定不再寫報道,並將拍到的獨家照片送給公主紀念。
電影中的記者本來可以憑獨家報道一夜成名,也可改善經濟困境,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中。表面上,這是一個邂逅二十四小時的美好艷遇,電影卻帶出「愛和自由」這個主題-享盡名利卻為國自律的公主和窮極思變卻堅守專業的記者,都體驗了更珍貴的自由和愛,最後又為更高層次的責任和信念學會了克制,把愛放在心中。
回頭再看韓劇《太陽的後裔》,軍人男主角深愛自己的醫生女朋友,但軍令如山,「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在人命關天的重要時刻,又因為對醫生的信任和出於人道精神而作出靈活行動,擅自違抗遠在天邊的軍令,並甘願受罰。其實,鏡頭所見,這也是沒有言明的對愛的信心和甘心。在這裡,愛國和愛情不但不矛盾,反而令個人的小愛得到升華。這樣的情節和細節處理,到底是宣傳上的需要?還是人性的本能?要看你如何理解和解讀了。
今日香港年輕人追捧韓星,也迷韓劇,更因此而搜刮韓式生活用品,反映今日韓劇就像當年的荷里活電影般,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而它的影響是不動聲色的,因為它呈現的不是硬梆梆的說教,而是透過由俊男美女編織的愛情故事,慢慢滲透人心,這當中包括了一些平時為人忽視的民間智慧和與生俱來的民族自尊,比如姜暮煙醫生助養小女孩、劉時鎮上尉放過北韓軍人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