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它就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La Nina)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拉尼娜事件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事件之後,是修正厄爾尼諾事件造成的氣候失衡的一種自然方式。它就像是厄爾尼諾性格迥異的「孿生姐妹」,表現為赤道東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明顯變冷。
若將厄爾尼諾稱為「暖」事件,則可相應地將拉尼娜稱為「冷」事件。拉尼娜事件發生時,印度尼西亞、澳洲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有更多降水,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中國則易出現冷冬。
多地降溫 人員傷亡
在拉尼娜事件出現的2008年1月中至2月初,中國南方地區出現了大範圍持續災害天氣:江淮、江漢、江南、西南東部的最低氣溫降至 -8℃至0℃。中國南方遭遇50年來最嚴重雪災:公路上的冰層滑如玻璃、堅硬似鐵;高壓電線上面覆蓋的冰超過10厘米厚,房屋凍成了「水晶宮」;廣東136列火車「拋錨」京廣線,湖南全省春運幾近癱瘓。雪災使得皖、湘、鄂、川、貴等10個省份3,287萬人受災,其中包括129人死亡和4人失蹤。
同時,在美國中部則出現了20℃的劇烈降溫;中亞地區突降10毫米大雪,打破了巴格達100年來未降雪的歷史;俄羅斯北部邊緣地區氣溫一度降到 -50℃。
暖春下雪 氣候異常
自1950 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事件,對全球氣候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丁美洲,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氾濫。
在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年的冬季,中國往往出現暖冬;而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年的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以致洪澇,黃河流域及華北一帶少雨乾旱,東北地區則氣溫異常偏低。
■資料提供: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