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看演出感動了:真的長大了!
香港年輕一代普遍衣食無憂,卻不代表生活無愁。面對學業、校園生活、友儕關係、理想、未來出路等問題,他們時而困惑,時而壓力爆炸,時而想擺脫成人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做到「獨立獨行」卻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那邊廂,長輩們總在投訴孩子「食米唔知價」,怕他們跟不上主流,最終落後於形勢,被社會淘汰。親子之間,矛盾頓生。
憑紀錄片《音樂人生》一鳴驚人的導演張經緯,近日新作《少年滋味》再惹起社會熱議。他不帶任何主觀前設,只抱着一個個問號走進9名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以呈現現今少年的心聲及兩代人迥然不同的價值觀。距離拍攝完工至今已有一年多,本報邀請其中4位主角跟導演再次直抒胸臆,續談「少年滋味」。■記者 姜嘉軒
青少年複雜難分的滋味呈現眼前,成年人既感不解與驚訝,卻又被觸動覺得有共鳴;面對世代差異,可能大家就需要一個互相了解的契機。
情迷無伴奏合唱 將赴美讀音樂
在電影裡為無伴奏合唱着迷、希望讀音樂的女生張菀青(Angel),受父母及香港社會的輕視打擊了信心,掙扎於現實與理想之間而感觸落淚。不過拍攝過後一年多的今天,剛考畢文憑試的她卻迎來戲劇性的轉變。透過每次演出都邀請父母欣賞,以真摯歌聲感染二人,加上電影「順水推舟」之效,菀青終獲得父母「開綠燈」,先以未來一兩年時間裝備好自己,再前往美國修讀流行音樂。
菀青說,猶記得中四時首次向父母道出志向,只受到反問及質疑:「讀音樂?即係教琴那些?」「(這個世界)好現實,要食要着要住,第時我們都會變老......」她憶述當年「聽聽埋埋的確幾驚」,尤其過去只曾學琴,唱歌極其量只算興趣,擔心「半途出家」都是失敗收場。
不過每當菀青參與及接觸無伴奏合唱表演,興趣與日俱增,更嚮往歐美、台灣等地都有隊伍贏得國際賽事,自問「為何香港不可?」為消除父母的擔憂,她每次表演都會邀請他們欣賞,希望藉着歌聲讓父母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屢秘密入場觀看 支持子女志向
菀青笑言,電影上映亦有「順水推舟」的效果。事實上電影製作團隊發現,菀青爸爸曾多次秘密入場觀看,有一次更在戲院外的留言版貼上字條,感謝團隊的工作和誠意,並謂電影「使身為家長的我對子女更了解,及懂得如何對子女更支持」。
菀青則指,爸爸一向沒有多談感受,看罷電影曾說過一句:「妳真的長大了!」當時已很感動,而知悉爸爸背後原來還有這般心意,更是窩心,說時也忍不住眼泛淚光。
終於獲得父母的支持,菀青坦言自己非常幸運,然而人生並不如戲,要活得「非主流」絕非易事,尤其無伴奏合唱在港並不流行,想要修讀相關課程只能出國他尋,若有日學成,她亦必定會回港發展,「希望可以向所有人證明,香港搞音樂都可以成功」。
「細粒食得幾多」 寄語港青追夢
從夢想回歸現實,菀青自知搞音樂確實很難發達,但也不至於「搵唔到食」,「如果最終在無伴奏合唱做不出成績,大不了疊埋心水去教琴,我咁『細粒』食得幾多,總能養活自己吧。」
她認為,香港主流風氣縱然重視經濟效益,但多元社會的確需要有不同的年輕人走自己喜歡的路,寄語成年人及家長:「聽見青少年談論夢想的時候,請不要第一時間幫他們擔心『搵唔搵到食』、『掙幾多錢』,因為這些問題我們比任何人都更加擔心、迷惘,但只要是真心喜歡做一件事,自會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大家能給我們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