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滋味》源於青協2014年舉辦的「譜Teen同唱」萬人音樂會,首創由近萬名青少年參與合唱,將家傳戶曉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賦予嶄新元素,刷新健力士世界紀錄。青協特別邀請張經緯從中抽選參與者拍攝紀錄片,向觀眾呈現這代年輕人的心思。
「9定格」多角度看待年輕人
張經緯於是一步步收窄範圍,先揀不同類型的學校,從中挑選30人進行為期62日的拍攝,最後再與工作人員合力選出最能概括香港青少年心態的9位主角,成為《少年滋味》。電影包含各方面訊息,橫跨社會不同階層,從兩代鴻溝、追逐夢想、香港與內地關係等話題亦有涉獵。
張經緯形容,這是「2015年的9個定格」,借此窺探香港全貌,希望能刺激觀眾思考,嘗試從更多角度看待年輕人。
張經緯指,當今成年人常會質疑年輕人什麼也不懂,但其實與青少年溝通的竅門跟拍紀錄片一樣,在於不應帶有任何前設,先要聆聽及了解他們的感受,並可透過跟進追問,激發雙方思考。不過,他亦坦言,要明白一個人已經相當困難,遑論了解整代人的想法。
「不解勿苦惱 適應不了解」
「我最近跟一位資深社工傾談,對方縱然『身經百戰』,面對年輕人亦常遇到不解之事。我問他該怎麼辦,對方指重點在於不要為不解而苦惱,而是面對不了解的事實,該做的是去適應。」
他又提到,要適應年輕人的想法,前提是自己先保持理性,「如聽見子女想做藝員,或是想在30歲前結婚,與其一口否定或質疑,不如問HOW(如何做到)」,憑着成年人的經驗引導他們思考,信任他們能為自己的抉擇負責,以及有足夠能力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