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今年的「七一遊行」,可謂一個「亂」字當頭。各種勢力粉墨登場,看上去都高舉一個「反」字,私下裡卻各自打着如意算盤。虛張聲勢,暴露出底氣不足,內訌不斷,證明是烏合之眾;林榮基「現身騷」上演,說明溫和反對派舉棋不定。在九月份立法會選舉前夕,反對派本欲借此機會「催票」,卻充分暴露出反對派陣營的無序和無奈。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當香港各界慶祝回歸的時候,反對派總會在這一天舉行示威遊行,這是反對派陣營的傳統「曲目」,已經上演了十三年。今年「七一」與以往有所不同,由於距九月份的立法會選舉只有兩個月, 遊行備受關注。讓人倍感意外的是,今次的遊行,竟然沒有章法,一個「亂」字當頭,溫和反對派、激進「本土派」,還有披着「本土」外衣的「港獨」勢力粉墨登場,看上去都是高舉一個「反」字,私下裡卻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催票」不成,反而暴露出反對派陣營的無奈。
虛張聲勢暴露出底氣不足
今次「七一遊行」有多少人參加?「民陣」召集人岑子傑報出11萬人的數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估計遊行人數為2.3至2.9萬人,但根據警方統計,大約有1.2萬人由維園出發,高峰時有1.93萬人。 在各方的質疑聲下,岑子傑坦言,為了「不辜負每一個來到參與遊行的人」,「民陣」在統計時會乘以1.5的系數,將總人數「作大」,比他們原先預計的10萬人剛好多出1萬。如此看來,遊行的人數並非來自現場統計,而是來自主辦方的精心設計,如此欺騙公眾,豈不是作賊心虛?
中聯辦會不會受到圍攻?事前有激進「本土派」揚言要搞事,並蠱惑更多市民前往表達「民主訴求」,以造成「輿論壓力」。中聯辦附近街區狹窄,為預防不測,警方已做了多套預案。但到了遊行當天,當公眾以為「旺角暴亂」會再現時,發動行動的「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香港民族黨卻「龜縮」,說好的七點、說好的衝擊,統統不見,事後亦無回應。
虛張聲勢,暴露出底氣不足。今次「民陣」遊行矛頭直指行政長官梁振英,揚言要同特首「決戰」;激進「本土派」矛頭直指中聯辦,欲彰顯自己的「反中」特色。然而,市民對他們的主張並不感興趣,而是更關心民生訴求和社會問題,他們也自知「鐵桿粉絲」越來越少,只好虛晃一槍, 將遊行當成了一次作秀的機會。
內訌不斷 烏合之眾
歷年的「七一遊行」,都由「民陣」牽頭,組織反對派上街,往年還能做到號令統一、步調一致,今年同樣是「民陣」牽頭,卻暴露出「民陣」已經失去了對反對派陣營的控制權。
在白天的遊行中爆發多次衝突。遊行隊伍出發前,有20多名「港獨」分子與約10名珍惜群組成員以揚聲器隔街對罵,若非警方維持秩序,險些釀成衝突。遊行隊伍行進期間,有手持龍獅旗和「香港建國」旗幟的「港獨」分子突然衝進隊伍,試圖搶佔隊頭位置,與「民陣」成員發生衝突,大批警員以人鏈將雙方隔開,才避免了事情搞大。
發生在激進「本土派」之間的內訌更值吸引眼球。7月1日晚,「社民連」等多個激進組織非法衝擊禮賓府失敗,撤至特區終審法院「商議」。其間,激進「本土派」的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周竪峰不滿「社民連」等拒絕堵路,上前「講理」時被圍住大罵。據稱, 「社民連」相關人士對周竪峰追趕及拳打腳踢,背包更遭扯破,有人企圖將學生會幹事推進水池。
這些現象表明,儘管反對派陣營喊出的口號「高大上」,並不能掩蓋其烏合之眾的本質。這次遊行的主題是「團結一致,守護香港」,具體內容包括:爭取標準工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支援殘疾人士、開放公屋養狗權,也有關於反對「跨境執法」、「普教中」、「四級殺人火災後仍慶祝回歸」、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建設,以及要求「真普選」等等。這些話題看上去都體現了市民訴求,但從反對派陣營的內訌來看,這個陣營的各個組織都包藏私心、夾帶私利,共識不多,分歧不少,一言不合,拳腳相加,完全缺乏應有的民主素養。
「現身騷」夭折 說明溫和反對派舉棋不定
今次「七一遊行」原本還有一大看點。事前,民主黨人士宣稱,有幾名倍受關注的人士參加或本意參加,包括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以及劉山青和程翔。民主黨事先放出話來,三人「打頭陣」,「一起為香港民主出力」。然而,「七一」當天,林榮基拒絕現身維園、不願在「七一遊行」中走出一步。以林榮基「代言人」自居的民主黨何俊仁,先是宣稱林榮基一定會遊行,後又表示林榮基是深感「人身安全受到危脅」、「一直都有人跟蹤」,因此為自己安全考慮而不出席。
如此一波三折,卻是為何?在筆者看來,作為溫和反對派的民主黨,一手策劃了「林榮基翻供事件」,他們起初認為,林榮基所提供的「彈藥」,足以對「一國兩制」形成攻擊力,對立法會選舉具有催票作用,豈料林榮基說話前後矛盾,破綻百出,被關鍵當事人李波予以公開駁斥,把戲演砸了。此後,林榮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又暴露出支持「港獨」的傾向。「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由不得自己,這讓民主黨感到很為難。
此事暴露出包括民主黨在內的溫和反對派舉棋不定。立法會選舉臨近,溫和反對派的競爭對手原本是建制派,他們的既定方針是在各個選選區與建制派搶奪票源。可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被他們視為「戰友」的激進「本土派」下手毫不留情,在年初的區議會選舉中,激進「本土派」就在其傳統票倉搶奪了大批選票。現在,他們一手「捧紅」的林榮基又有反水之可能,豈不讓其心焦!
一邊是建制派,另一邊是激進「本土派」。溫和反對派亮出什麼政綱、採用什麼策略才能保住票源?要麼舉棋不定,要麼看錯民意。「七一遊行」的慘淡收場,證明廣大市民已經厭煩政治,厭煩逢事上街這一套。聚焦經濟、改善民生、和諧社會,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