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記協日前發表2016年言論自由年報,以「一國兩魘」為主題,聲稱「中國意識形態控制『越過深圳河』入侵香港,『一國兩制』受嚴峻威脅」。這是危言聳聽。回歸後香港言論自由得到中央政府、基本法的充分保障,香港的言論自由較回歸前有過之而無不及。記協歪曲事實,危言聳聽,妖魔化中國政府,製造白色恐怖,企圖煽動對抗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情緒,迎合「外國老闆」的口味和需要,顯然成為反對派攻擊「一國兩制」、給香港添煩添亂的政治工具。
記協的言論自由年報誣衊中央將意識型態伸入香港、控制傳媒。這是先定立場和觀點,然後羅織罪名的伎倆。現在香港的報紙針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批評和負面報道無日無之,不顧事實,違反新聞操守,遠遠超過港英管治的時候。回歸前,港英政府隨時可以向報紙攻擊政府的行為發出警告信,提出起訴,再通過法庭重判。當年,記協連哼也不敢哼一聲,好像啞巴一樣。
年報添油加醋 盡情抹黑
回歸以後,記協立即改換了一副面孔,時時刻刻不放過任何機會攻擊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2002年發表的《言論自由的新威脅》,2005年的《言論自由在香港面對新挑戰》,2008年的《香港言論自由面臨潛在威脅》,2010年發表了《香港言論自由受壓》,2011年發表了《香港表達自由岌岌可危》,2012年《香港表達自由挑戰重重》,2013年的《烏雲壓城──香港言論自由面對新威脅》,2014年的《新聞自由危城告急》。這一系列年報添油加醋,盡情抹黑。如果真的如記協所言,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早就完蛋了。
事實並非如此。反而是香港反對派挑戰法律底線、極具煽動性的言論不斷升級,變本加厲,如今更出現鼓吹「香港獨立」、「香港自決」企圖顛覆中國主權的言論。香港言論之寬鬆到令人難以置信,還說沒有自由,根本是睜眼說瞎話。記協還拿近期的「銅鑼灣書店事件」說事,形容「銅鑼灣書店事件」反映內地的意識形態控制入侵香港,嚴重打擊「一國兩制 」。記協言論自由年報的編輯麥燕庭指稱,在「一國兩制」下中國及香港原本是河水不犯井水,但「??家河水不斷侵犯井水,意識形態控制越過深圳河嚟到香港」。
記協的指控根本與事實不符。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指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返港後召開記者會,單方面批評中央政府,傳媒報道亦沒有打折扣,若然指香港言論及自由受威脅,則感到奇怪,事實是相反。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認為,現時香港的言論自由比回歸前更好,林榮基的見報率比她還要高,不可能說言論自由被扼殺。事實勝於雄辯。如果香港的言論自由受威脅,林榮基還可以暢所欲言,《蘋果日報》還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中央和特區政府,記協還可以年復一年地對中央和特區政府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嗎?
迎合「外國老闆」攻擊中國的需要
記協不僅要利用言論自由的話題搶奪道德高地和話語權,而且要「井水侵犯河水」。在記協眼中,香港就應該出版鼓吹顛覆中國政權的書籍,而且應該暢通無阻地越過邊界,在內地販賣,更不應受內地的法律約束。記協打着捍衛言論自由的旗號,要把香港變成顛覆內地的橋頭堡,恐怕這才是記協心目中的的言論自由。
記協一方面指,內地商人來香港收購報紙,操縱和控制了香港的傳媒,另一面承認三分之二以上的傳媒的營運資金與中資無關,這是自打嘴巴。記協一年一度的「香港沒有言論自由」年報,罔顧事實,天馬行空,亂講一通,誤導市民,卻不用承擔任何法律上、專業上乃至道德上的責任,難道還不足以證明香港高度的言論自由嗎?
記協的年度言論自由報告,背後有國際人權組織的扶持,報告的對象是美英政府和媒體。美國、英國的議會或者政府所發表有關香港人權和自由的報告,當中大量資料就來自記協的言論自由報告。記協充當什麼角色,一目了然。記協的言論自由年報了無新意、老調重彈,年年都渲染香港「言論自由危機」,不過是為迎合「外國老闆」的口味。言論自由是西方抹黑攻擊中國的慣用工具,老闆最需要什麼,記協當然識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