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迷你倉四級大火焚燒逾百小時後終被撲熄。我們對消防人員堅守崗位、無畏無懼的專業表現,致以崇高敬意。
認真跟進處理 免悲劇重演
大火雖已熄滅,但代價卻非常沉重,我們痛失兩位英勇的消防員,感到極度痛心及惋惜。火災的後續問題也引起社會關注,包括大火的起因、兩名消防員何故殉職、消防裝備是否足夠、救火策略是否恰當、如何消除舊式工廈的消防隱患,以至怎樣規管迷你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跟進及處理,以免悲劇重演。
迷你倉的營運模式及室內佈局,可能是這次大火持續焚燒,及導致人命傷亡的癥結。為此,當局在大火未完全撲滅之時,已立即跟進迷你倉的安全問題,包括消防處聯同相關政府部門,盡快巡查全港的迷你倉及類似處所,檢視有否違反法例;保安局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與業界人士商討可行的短、中期措施,以加強迷你倉及類似處所的消防安全,包括研究立法規管。
當局是次的回應的確是迅速,但能否防患於未然,關鍵還是在於落實。每當有重大事故發生,巡察行動定必雷厲風行,然而,事態平靜後,當局亦應貫徹到底,在法定時間內糾正違規問題。對於採取短、中及長期的方式,以盡快提升迷你倉的安全水平,有不少專家提出意見,海外亦有許多經驗可供參考,但當局在推出規管措施時,顧及安全之餘,亦要考慮實際執行情況,例如,當局在舊式住宅大廈落實《消防安全條例》上,手法過於僵化,在推出政策時未有顧及舊樓結構及承重的限制,一律要求舊樓設置消防水箱,令部分舊樓業主陷於兩難境地。
「劏房」風險更大 正視消防安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本港數以萬計的「劏房」,其室內間隔絕對比迷你倉更複雜,通道更狹窄,加上電力負荷及樓宇結構的問題,其發生火災的危險性,以及潛在的傷亡風險比迷你倉更大。當局在研究怎樣加強迷你倉及類似處所的消防安全的同時,亦須正視「劏房」的風險。
註:小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