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6「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日前在北京結業。來自美國、澳洲、法國等26個國家的31名優秀青年漢學家參加了這項為期半個月的研修活動。他們紛紛表示,文化交流是消除誤解的最好方式,希望能成為促進中外友好往來的橋樑,讓所在國的民眾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結業禮上致辭稱,設立「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意在為各國從事漢學和當代中國研究的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平台,讓大家有機會與中國相關領域的學者開展深度合作,讓青年漢學家更好地了解中國人的所思所想和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幫助大家通過自己的感受、研究和判斷,向世界傳達一個更加真實客觀、追求和平和美好生活的中國。
來自加拿大的魏依雲表示,通過這次研修和考察,她對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精準扶貧、均等化服務和綠色發展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來自尼泊爾的高亮提出,中國開放與創新理念以及中國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希望中國加大對南亞基礎設施的投入,使「一帶一路」建設給亞洲和歐洲的沿線各國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來自澳洲的林迪文表示,這次研修為他敲開了中國文學翻譯的研究之門。
本次「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在首先舉辦的專家授課階段,學員們聆聽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的《中國「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與重大項目》講座,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緝思教授所作的《國際秩序與中美關係》講座,著名作家劉心武的《通過<紅樓夢>了解中國文化》講座,以及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的《傳統與現實--歷史研究與歷史運用》講座。隨後,青年漢學家分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合作單位,與對口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題研討和交流。此外,青年漢學家還赴安徽進行文化社會考察,參觀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村落遺跡以及當地博物館和文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