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港人普遍沒有睦鄰觀念,多層大廈的鄰居,最好聽不到、看不見,老死不相往還是最高境界。一條走廊幾伙人,但求家家安靜正常便是。要像電影中鄰居送你水果或蛋糕嚐嚐,大部分港人不喜這一套,怕要禮尚往來太麻煩,也不知太熱情的鄰居有何居心。
我右邊的鄰居是對英國夫婦,早過了退休年齡,但仍在社福機構上班,每天穿球鞋揹背囊去工作,膚色充滿陽光,一看就知是熱愛運動的,周末必出海或行山,生活樸素,早上七點半出門,晚上十點就睡,極有規律。他們睦鄰方式很有意思,也證明他們在香港生活了很久,頗了解這城市的心態。他們房子是買的,所以入伙前要大裝修,可能會擾鄰。於是為左右幾戶鄰居手寫了清爽的便箋,報上二人名字,說快要搬來了,但裝修工程或會為大家帶來小小干擾,希望大家包容。便箋用個小信封,在裝修開始前幾天插進我們這幾家的信箱,讓人感覺良好。
不久他們搬來,也沒什麼大動作。到了十二月初,左鄰右里幾家的門前赫然有張聖誕卡,是他們送的,寫了「快樂假期」之類的祝賀語。為什麼這麼早就送卡呢?因為每年十二月他們都返英過節,要一月才回來,以後年年都如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我們這幾伙鄰戶,也給他們「訓練」到會回贈賀年卡。有時覺得中英之間的相處之道頗相似,比方這對夫婦的方式是present but not intrusive,即共處,卻不打擾,跟我們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有點像。
日前聽到則花絮新聞,說年輕夫婦要帶一對十八個月大的雙生嬰兒坐長途飛機。嬰兒是飛機乘客的頭號「鬼見愁」,還要打孖來!這對夫婦卻是有備而來,一坐下,即派一包小禮物給左鄰右里,內有耳塞一對加張便條,用雙生兒的口吻寫:「叔叔阿姨您們好,我們只有十八個月大,在飛行途中或會打擾您,但我們會盡量冷靜的!」附送BB萌照一張。大人見了也就罷了,空姐也特別殷勤,超多玩具禮物,年輕夫婦真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