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成功於矽上研製出微型激光器,其直徑只有一微米,較傳統的激光器長度縮短了99.9%,可令新一代微型電腦處理器的運行速度更快,大大減少耗電,對光互聯與光計算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有關發現近日於《應用物理學快報》發表,並成為封面文章。
半導體工業界重要突破
這項創新研究由科大方氏工程學教授兼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劉紀美發現,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與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完成,是半導體工業界的一項重要突破。
矽襯底是太陽能電池以至集成電路等現代電子產品的基石,但由於矽晶格與激光材料並不相配,兩者一直以來無法完美結合。直至劉紀美的團隊成功於矽上「長出」了亞波長腔激光器,才實現了根本性突破。劉紀美表示:「這種迴音走廊模式的激光器是一種非常具吸引力的光源,可廣泛應用於晶片上的光通訊、數據處理及化學傳感等領域。」
一直以來,光子是用於遠距離高通量數據傳輸中,最經濟兼最具能源效益的方案,隨着新型激光器的出現,光子亦有望應用於短距離的數據通訊上,大幅提升數據傳輸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