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置業錦囊:入得場就是好漢

2016-09-05

國森地產集團董事 許畯森

翻查2011年香港的人口普查資料,香港有六成的物業是供滿沒有任何負債的,這群供滿樓的市民,未來一定會用剩餘的購買力,重投在物業市場。或者他們會選擇換樓來改善居住環境,又或會資助下一代去置業,筆者稱這些叫「複式購買力」。當市場的購買力是結合了兩代力量的話,市場總購買力就不可以單純如過去般以人均收入去計算,因為我們遠遠低估了香港人的購買力。

有屋人士購買力被輕視

一直以來,很多人忽略了的一個因素是,他們以為一手樓花的供應量就是主宰市場供求的主流,其實二手樓的放盤量,才是真命天子,才是真正的供應量。於現時二手放盤量中,就以屯門區400萬元以下物業為例,由2009年的2,747個,降至上年2月的888個,及至現在是767個。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二手放盤量是不斷在減少,就正正因為這原因,導致樓價一直不斷向上,所以簡單來說,樓盤減少才是致命的原因和令樓價上升因素。

財富累積遠超住宅供應

但二手放盤量愈來愈少是心理因素嗎?讓我們看一些數字,大家就會明白。在1997年底,住宅存量940,128間 (不包括居屋),2014年底香港M3卻是110,050億港元,升289%,而香港住宅存量是1,136,430間,只增長了21%,這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就是香港人在這段期間,財富其實是增加了許多,這也是香港愈來愈貧富懸殊的問題,當有資產者的財富有幾倍的增長,市場就會愈來愈少人放盤,當購買力愈來愈強,會間接令二手樓宇的供應量減少。雖然,現在很多人去希望,透過增加樓宇供應量來令到樓價下跌,但筆者認為,他們恐怕要徹底失望了,因為現在一手樓宇供應的增加,遠不及二手樓宇供應量的減少。

筆者也當過人口普查員,人口普查分兩類,一種是簡易問題,只一張簡單問卷,另一種是詳細問卷,需要調查員到訪家中與對象訪問大概半小時,筆者就是當這種詳細問卷的調查員。我發現大部分受訪者都隱藏很多自己的狀況,大概是生怕相關部門或稅局調查吧,加上這種年代將財富存放在外國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事實上,很多分析香港樓市的數據都不準確。筆者認為,現在很多專家和學者的分析,例如壓力測試和入息比率對樓價的分析等,都已經變得無實質意義了,因為我們香港人的財富和購買力是遠遠被低估,購買力就是一切,現在香港樓市的現象是「入得場就是好漢子」。既然市場上滿堂皆好漢,想樓價再暴跌恐怕愈來愈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