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勿洞驚魂

2016-09-06
■世界最大的郵筒。作者提供■世界最大的郵筒。作者提供

陶 然

車子奔向泰南勿洞(Betong),目的是為了去看看馬共當年與馬來西亞政府和談後,成為旅遊點的友誼村。勿洞是與馬來西亞吡叻州接壤的小鎮,站在鎮中心街道上望過去,但見橫七豎八的招牌林立,車子偶爾鳴着汽笛穿過,給我的感覺,很像中國南方小鎮的氛圍。走進一家找換店,並沒有在香港慣見的以鐵閘攔起的窗口,門口大開,任人自行進出。我們幾個換泰幣的人一直走進去,到櫃枱前,直接與找換員面對面,一手交錢,一手取泰幣,換完就走,乾脆利落,沒有什麼繁瑣事務。

借居「文華酒店」,說是四星級,但不可以我們平時心目中的四星級印象衡量。牙刷和拖鞋欠奉,或以東南亞酒店的常態來解釋,但連開水也不供應,人在旅途,不免諸多不便,幾個同行者只好苦笑。

那次外出在一家大排檔晚飯,幾乎客滿,我們好不容易搶佔一枱,菜式充滿泰式風味,有泡生燕窩、燒螃蟹、鮮辣啦啦、走地雞等等,還吃了肉骨茶,香濃的湯水,那味道持久留在唇舌間,那味道就像八珍藥材似的。而泰國馳名的魚膘,滑溜溜的,配上濃稠的醋湯,極為好吃。散席後,沿路而去,7-11便利店就在眼前,有同伴闖進去,我們本無一定目的,想起看看當地民生也好,於是沒有目的地瀏覽,有人去買牙刷牙膏備戰,我已備有,也就算了。

走到十字路口附近,但見有些人輪流在一座巨型紅色郵筒前拍照,我一時沒醒悟過來,那有什麼好照的?可是那郵筒一直成為主角。後來別人提醒,那是全世界最大的郵筒呀!這才驚醒:那是1937年建成的全世界最大的郵筒,採用鋼筋水泥築成,高達320公分,增添了小鎮的魅力。稍後,拍照的人流沉寂下來了,我也走過去拍照,忽然有人驚叫,爭相掩着頭鼠躥,原來是群飛在上空的歸燕群拉下的糞。這讓我想起那年在曼谷夜市「帕蓬」附近的往事了。但那裡的燕群比這裡更密,轟炸的糞便更多更密,連下班的寫字樓女郎也以報紙遮頭,不顧儀態,驚叫疾走。勿洞倒相對安靜,但那歸燕的糞便,還是成了人們心中的一根刺。

走過十字路口,是一家水果檔,L和F不知躥到哪裡去了,S停步,榴槤是他的最愛,只見他取出一隻,敲一敲,側耳聽一聽,很有專業的意思。選好了,才請檔主拿刀剖開,一面說:「便宜!便宜!」吃完,還和檔主約定,明晚再來吃!

但那約定是那麼脆弱,次晚,酒足飯飽,我們又踏着夜色隨意走,原本想要尋回榴槤檔口,不料走到十字路口,卻見一群男女員警把路口封住,街角還站着十幾個,我們好奇,問道:「怎麼一回事?」一個男警揮了揮手,不耐煩地說:「沒事!沒事!快走!」那語氣似在趕人。我記起前一天是泰國王后生辰,勿洞也在同慶,街頭搭起台子,那地區的男女學生裝扮得花枝招展,輪流上台,載歌載舞表演節目。我想起當天傍晚,穿着舞衣的中學生們列隊朝着舞台方向行進的那一刻,他們是多麼歡天喜地。後邊的天橋上,還掛着泰國王后的巨幅畫像,在彩帶間微笑。莫非現在有事?但也並沒有再細想。S還在念念不忘他的榴槤,我對榴槤沒有特別感情,可有可無,Y急促地催說:「快走!快走!」大家也就跟大隊,匆匆離去了。

回到酒店,在住處神聊,言不及義,早就把這件事情忘到爪哇國去了。突然,一聲炸聲響起,大家頓時愣了,有人解釋,可能是民眾放的慶祝爆竹吧!大家也就釋然了。

原本計劃午餐後才離去,但有人提議盡早回到檳城,也搞不清楚是心神不定,還是覺得該玩的也玩過了,不如歸去?有人提議去大排檔吃最後的早餐,也沒有人回應。大概是意興闌珊吧?

過關時,持非英聯邦國家的護照要被叫到另一邊,我以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也是,不料竟然可以通行。我們很快就過去了,站在一處靜悄悄的地方等候他們。沒有人過關,閑得無聊,一個蓄着鬍鬚的海關人員跟我們聊天,問起過關情況,他說:「有一批人早走了。」問他為何匆匆而去,他笑道:「昨晚有電單車引爆呀!」原來,昨晚在榴槤檔附近,有一輛電單車停在那裡超過兩小時,無人認領。警方開始懷疑,於是找來引爆專家前來引爆。呀!原來昨晚的巨響並非爆竹,而是引爆的定時炸彈!

我們相顧有些駭然,Y說:「我就說要早走嘛!哦,原來真是有恐怖襲擊呀!前幾天才聽到華欣炸死幾個人,現在勿洞也不安全。」海關人員笑道:「大概是『伊斯蘭國』吧?」我不清楚,恐襲好像變得普遍,甚至去旅遊,也不能掉以輕心。以前,只道泰國是微笑之國,但現在,至少在一段時間裡,恐怕還是要處處小心。都說,小心駛得萬年船,想想,硬是有道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