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中大學者盧煜明諾獎「叫胡」

2016-09-22

創驗母血測胎病技術 奪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學術界最高榮譽諾貝爾獎即將於10月初陸續揭曉,被喻為諾貝爾獎預測指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昨日公佈結果,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見圖)憑茼撘窞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與另外兩組頂尖科學家獲得其中的化學獎項榮譽。是次為繼2014年「OLED之父」科技大學教授鄧青雲後,再有香港學者入選有關「諾貝爾預測」名單。

湯森路透每年都會根據來自其引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 分析科學研究引文,鑑別在化學、物理學、生理學或醫學及經濟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科研者,頒授「引文桂冠獎」。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認為,在科研界中文獻引用率愈高,代表有關研究的認受性愈廣泛,愈大機會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所以「引文桂冠獎」亦被視為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的名單。而該獎自2002年至今,已準確預測39位諾貝爾獎得主。

多國採用 惠逾百萬孕婦

中大盧煜明繼本周一獲頒有內地頂尖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後,昨日再獲頒「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化學」 ,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此項技術至今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孕婦受惠,並可藉以破解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及引申至癌症檢測。盧煜明分享得獎感受時表示,未來將繼續努力在分子醫學診斷進行深入研究,期望可把產前診斷和癌症檢測技術再向前推進,令方法更準確和全面。

科研文獻被引用逾6千次

湯森路透資料顯示,盧煜明從1997年起發表的14份有關「無創性產前診斷」科研文獻,至今已被引用了超過6,000次。文章在其研究領域中被引用的次數位列全球首0.1%。單是其1997年在《刺針》(Lancet) 發表的研究論文,至今已被引用了1,000次,代表有關研究的認受性廣泛。

今年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的4個領域各有3組至4組得主,除盧煜明外,獲頒物理獎、負責構思和設計「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的3位科學家羅奈爾特. 德雷弗( Ronald W P Drever)、基普 . 索恩(Kip S Thorne)和雷納.韋斯(Rainer Weiss)更廣受注意。

LIGO早前首次成功直接觀測重力波,證實「廣義相對論」中的百年預言,讓3人獲獎無數,包括今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3人已獲邀出席下周二在港舉行的頒獎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