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校長之言:延長資助創科 「趕交貨」損成效

2016-10-03
■沈祖堯認為,創科不能一蹴而就,政府應延長大學研究項目的資助時期。 資料圖片■沈祖堯認為,創科不能一蹴而就,政府應延長大學研究項目的資助時期。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大學角色尤其重要。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認為,創科不能一蹴而就,「創科不是『今天做,明天有』」,但現時大學獲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項目,不少須於一兩年內提交研究結果,學者為了提交研究報告而趕時間,影響研究成效,認為政府應延長項目資助時期。他又指,香港最大工業是房地產,人才對創新科技興趣不大,是推動創科最大困難之一。

沈祖堯近日接受《灼見名家》訪問,分享對創科的意見。他表示,科學為人服務,改善人的生活質素,因此大學既要讓學生認識科技,更要培訓學生在4年大學生活裡,學習以知識改善人類生活為依歸,包括從教研入手,讓學生掌握知識、有初步概念,並提供訓練及協助。他舉例指,如學生對創業有興趣,大學可邀請校友教他們寫計劃書,掌握市場脈搏。

嘆港大學研究費長期無調整

他認為,香港科研優勢在於人才充沛,有不少本地或外地回流的傑出人才。不過,他慨嘆近年內地、新加坡、韓國等周邊科研競爭力迅速提升時,香港競爭力卻在下降,「當其他地區在不斷增加撥款,香港的大學研究經費已有頗長時間沒有調整。」以大學為例,清華大學研究撥款已超過中大四倍有多。

要發展創科,沈祖堯認為大學、政府及商界均有其重要性,以由內地科學界及企業界共同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為例,旨在表揚具原創及具巨大國際影響的研究項目,「但香港沒有大型企業資助科研經費,單靠政府撥款,難以有力推動創科發展」。

倡另聘學者增與業界協作

大學層面方面,他建議教資會撥款時考慮研究項目對社會貢獻、經濟和社會效益等,而非只計算教授的論文數量。他又建議,政府可考慮撥款由大學聘請另一批教授,專注於創科研究與企業合作的項目上,以加強與業界的緊密協作,亦應與周邊地區配合,互補優勢。■記者 鄭伊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