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綠色殯葬系列二之一:何須入土 海葬亦安

2016-10-03
■市民在紀念花園的紀念碑前拜祭先人。 資料圖片■市民在紀念花園的紀念碑前拜祭先人。 資料圖片

編按︰重陽登高,拜祭祖先,是很多香港人的習慣,然而,慎終追遠的傳統,近年有不少轉變。隨茩輕銂滌岫⑸峖鼒U見短缺,市民開始思考綠色殯葬甚至零葬等新意念,到底這些新方式有什麼好處,市民的接受度是否足夠,本系列將一連兩集進行探討。

-全球化+今日香港+個人成長-

近廿年來,世界各地推廣綠色殯葬,提倡節約、環保和回歸大自然的身後處理方法。1993年,全球第一個綠色殯葬陵園於英國投入服務,香港政府亦於2007年開始推動同類型的殯葬方法。就綠色殯葬的需要、主要內容及香港的發展情況,下文將逐一分析。 ■羅玉芬 兼任大學講師

墓地難求 不如回歸自然

自1993年到現在,英國興建了近三百個綠色墓園,平均一個多月開設一個,反映綠色殯葬需求殷切。相對傳統方法,究竟綠色殯葬有什麼可取的地方?

1. 紓緩土地供應不足

自古以來,土葬是主流做法,但所佔用的墓地,不能像一般樓房及用地,可以給其他人重複使用。為了紓緩供應壓力,世界各地各出奇謀,如巴西推行家族合葬,在不同深度安放多副棺木,澳洲則把棺材直立式埋葬,代替佔地面積較多的臥式擺放。較流行的折衷方法是火化死者遺體,再把骨灰放進體積細小的容器,但骨灰龕仍需要空間安置。綠色殯葬中的海葬、樹葬等,就可以做到「不佔地」效果。

2. 減少消耗、保護環境

除棺木或骨灰龕、墓碑或牌匾之外,綠色殯葬還針對喪禮、拜祭等活動,兩者都必然消耗大自然資源、損害環境。首當其衝的是樹木,用作製造棺材及拜祭品、印刷訃聞等等,考究的會選用大理石作為棺材、墓碑和骨灰龕。製作物品及舉行儀式的同時,不但消耗天然資源,還製造廢物及污染物。最近開始使用紙棺代替木棺進行火化,可以把燃料的消耗減少一半、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減至原本的三成。

3. 節省開支

土地使用是最大開支,除了即時需要的墓地、骨灰龕位、喪禮場所之外,還有由世世代代後人繳付的管理費。其次是上文提及的安葬、陪葬用品。綠色殯葬提倡「少佔地」、減少使用品、省去繁文縟節,將大大節省花費。

4. 回歸大自然

中外有句說話是「塵歸塵、土歸土」,意指生命從大自然而來,死後得回歸大自然。把骨灰直接埋在樹林中、把骨灰直接撒放大海中或草地上等等的自然葬,正體驗生死如一的觀念。

美國有做法把火化後的遺骸製成人工珊瑚,或把種子放進骨灰內,給海洋及叢林生態帶來新生命力。

影響業界 VS 創新商機

根據食環署的數字,採用綠色殯葬的個案有明顯上升的趨勢。2015年經食環署處理的紀念花園及海上撒灰服務,是2010年的近乎兩倍。不過,以同年死亡總人數計算,個案只佔8.7%,反映綠色殯葬仍未普及。

傳統觀念及習俗是推廣綠色殯葬的最大困難。政府曾經考慮參考上海、廣州及北京的現金補貼做法,以免收火葬及部分服務費,鼓勵市民選用撒灰服務。

由於傳統的「百行以孝為先」,財政誘因並不適合用來推廣綠色殯葬,更何況環保、簡約等需要。業界利益是另一個阻力,包括殯儀服務、長生店、紙紮祭品等行業。

基於孝道、「入土為安」、「不做遊魂野鬼」等觀念,家屬鮮有吝嗇處理身後事宜,例如選用優質棺材或骨灰龕、舉行法事、多燒金銀衣紙等等,希望死者能體面地離開。

綠色殯葬的環保、節省原則正扼殺相關從業員的生計。因此,政府在推廣方面是有一定限制、避諱。

不過,面對骨灰龕位不足的問題,綠色殯葬依然是另一個選擇,確保可持續的身後處理服務。綠色殯葬與傳統觀念、業界利益是否不能協調?

1. 「入土為安」:因為供應問題,家屬需要把骨灰龕先寄存長生店,輪候公眾骨灰龕位,一般需要四年。預計未來的龕位供應將追不上需求,政府參考公眾墳場的做法,考慮為龕位訂下使用期限,透過重用來紓緩龕位不足的壓力。在紀念花園撒灰會否是最快捷的「入土為安」方法?

2. 「死有所葬」:購買墓地或龕位,以及立碑的目的,是希望死者有一個「安身之所」,同時又方便親友拜祭。食環署在紀念花園加設匾位和開設網站,以及外國的樹葬,能否滿足同樣需要?

3. 殯葬商機:參照今年年中食環署及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現行的綠色殯葬服務給予業界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改用環保物料製作棺材、祭品、壽衣等等之外,外國流行的水晶葬、鑽石葬、冰葬等會否是本地業界開拓商機的參考?服務食環署海上撒灰及悼念活動的碼頭和有關設施,同時亦開放予私人船隻作同類型活動的使用,是否意味殯葬服務可以多元發展?

解決龕位荒

上世紀60年代,政府推廣火化遺體的方法,解邦茼a不足的問題。時至今天,每年有超過九成的遺體是採用火化,將骨灰安放在龕場的做法。近十年,食環署透過公眾教育及興建有關設施,鼓勵市民選擇綠色殯葬,紓緩公營骨灰龕位供應不足、私營龕位昂貴和監管不足的問題。食環署現行的綠色殯葬服務包括:

1. 紀念花園:在8個骨灰安置所內設有11個紀念花園,提供一共29,000個紀念匾位,供市民選用來製作牌匾。每個花園均設立紀念碑牆、種植四季花木。家屬可以在園內進行悼念儀式,然後親自或由食環署專人代為撒放骨灰。食環署現計劃在公共龕場加建紀念花園。

2. 海上撒灰:2007年,食環署指定3個海域作為海上撒灰的範圍。2010年開始,食環署提供免費渡輪服務,並駐有禮儀師協助進行悼念儀式。現時,每逢星期六均提供有關渡輪服務,並於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前安排一共四次的海上追思活動,邀請家屬參與。

3. 「無盡思念」網頁:2010年,食環署設立名為「無盡思念」的網站,提供免費悼念平台。翌年,食環署推出網站的流動版,並計劃在今年之內增設應用程式。透過網站,市民可以設計及設立紀念網頁,包括上載照片、寫下思念字句和選用預設的電子祭品,方便隨時悼念。

綠色殯葬 環保為主

1. 摒棄「一體一墓」觀念

意思是共用安葬設施及安身之所,不會劃定專屬的埋葬範圍和墓碑。常用方法是把遺體埋在同一墓園或森林內,以及把骨灰撒放大海之中或同一花園內。

2. 改用環保物料

處理遺體時,不使用污染性防腐劑,改用電力火化。製作棺材、骨灰盒、陪葬衣物等等,使用可降解物質,例如再生紙板、蘆葦、麻布、有機棉布,不用塑膠及重金屬。至於葬禮及悼念活動,可以用電郵或網頁通知,祭品採用環保蠟燭和鮮花。

3. 省去不必要物品、儀式從簡

物品方面,包括選用環保又簡單的包裹物或容器;不設立墓碑或牌匾,可選擇植樹或埋下全球定位系統,方便拜祭;以及少用祭品。儀式方面,一切從簡,例如日本的家族葬只限近親參加葬禮,新加坡的葬禮只在家居樓下、附近停車場舉行。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解釋什麼是綠色殯葬。

2. 承上題,綠色殯葬有什麼好處?

3. 有人認為綠色殯葬會影響殯儀業界利益,你同意嗎?

4. 你認為有什麼原因令綠色殯葬未能普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澄

答題指引

1. 同學可以引用資料,回答綠色殯葬的例子,如紀念花園、海上撒灰等,重點是以環保方式解決身後事。

2. 本題同學亦可在資料中找到答案,如紓緩土地供應不足、保護環境等。

3. 本題為開放評論題,同學可以自行評估。無可否認,綠色殯葬必定會在短時間內影響業界利益,如薄葬思想和撒骨灰等,都會減少市民花在哀葬儀式上的金錢,然而,並不是所有綠色殯葬都會影響利益,如外國流行的鑽石葬,或是愈來愈流行的紙棺材,其實都是新的商機。

4. 本題亦是開放評論題,同學可從長輩未能接受等方面考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延伸閱讀

1.《移風易俗鼓勵綠色殯葬》,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4/06/WW1504060003.htm

2. 《推廣綠色殯葬》,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壎籵が委員會,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fseh/papers/fs1eh20160510cb2-1419-3-c.pdf

3. 《政府就公營骨灰龕供應不足的跟進》,申訴專員公署,http://ofomb.ombudsman.hk/abc/files/DI399_full_TC-28_6_2016_0.pdf

4. 無盡思念網站:https://www.memorial.gov.hk/Default.aspx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