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尋找身邊美事的「藝遊鄰里」 3創作人帶你看坪石h的不平凡

2016-11-12

坐落於觀塘區的坪石h,在上世紀70年代落成,是一條擁有超過40年歷史的舊屋h,是香港社會發展的一個時代見證。其實坪石h在60年代以前是一條鄉村,當時新九龍共有13條鄉村,而坪石h就是其中政府刻意發展的一條。在眾人的眼中,坪石h也許只是一個外表平凡不過的公共屋h,但藝術團隊2Bliss卻不甘平凡,他們努力發掘坪石h可愛的面貌,希望展現坪石h最獨特而充滿人情味的一面。 採訪: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第六屆藝遊鄰里計劃:石頭都會笑」由藝術團隊2Bliss主力創作,今次活動聚焦在坪石h,三位藝術家陳晉興、張展琱峖騕筆g從不同角度作切入點,透過畫作、立體裝置和音樂裝置,甚至和坪石h的h民及當地的機構合作舉辦活動,冀能發掘h內濃厚的人情味及本土特色。問及其中一位藝術家張展盚鴭韝策董虴@有何感想時,他表示「我認為今次的創作包含三個層次,第一是從未踏足坪石h的人對作品的感受;第二是當地的居民看畢作品後的感受;最後就是像我這種並非住在這裡,但卻對該處有茞`刻感受的人。」

陳晉興:曲與聲交織奏出悅耳樂章

一入展場的左邊,會聽到傳來陣陣的音樂聲,原來是陳晉興的作品──《坪石主題曲》。那是一件音樂裝置作品,由數件不同色彩的樂器及音響器材組成,發出有趣而悅耳的音樂,仔細察看,卻會發現每件樂器都會有少許缺陷,有的有裂痕,有的則缺了弦線。「我的作品的概念就是搜羅不同的舊樂器,特別之處在於每件樂器都有缺陷,所帶出的信息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每個人的性格都並非完美。」陳的作品除了有樂器外,還有不同顏色的線連結每個樂器和裝置,他解釋道:「那些線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即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總會有一個共融的空間,大家都會有connection,會相互接觸到對方。」

這件作品背後亦極具意義,原來陳晉興和青年中心合作,作品所播放的音樂是由中學生創作和彈奏出來的,「他們會根據不同的主題進行創作,很多年輕人都參加了,過程中雖有困難,但亦很有趣。」而除了這些有趣的音樂外,陳晉興亦特別收錄了「坪石的聲音」。「這支屬坪石獨有的曲目,收錄了在坪石一些平日不常聽到的聲音,例如人的腳步聲,或者是下棋的聲音。」令觀眾體會到居民日常生活的點滴。而這個「坪石的聲音」的作品是融合另一位藝術家張展琩鉹中@件作品中一起展出,兩者衝擊而產生特殊的效果。

張展琚G回型天井屋h的守護神

張展琲漣@品名為「坪方」,共有四個主題,若觀眾夠仔細,便會發覺四個作品均採用正方形圖案為主,原來靈感皆源自一物──回型天井。他自言利用回型天井貫穿整件作品。「每當我經過回型天井,抬起頭望向天空,那種特別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我常會幻想這個回型天井的四條邊會不會有東西飛出來呢?我覺得這個空間恍如坪石的守護圖案,當你從天井望到天空,會有一種很安詳的感覺。」

四件作品各具特色,而第三件「坪方3─憩」和第四件「坪方4─想」甚至可視為一個整體的立體裝置,作品模仿了坪石h的建築特色,穿過一條窄窄的走廊,再到達一個廣闊的天井空間。「坪方3─憩」是一個萬花筒裝置,裝置安裝在一條小走廊的牆壁上,這些裝置表面看是普通不過的木箱,但實質卻是萬花筒,「我的意念就是將坪石h的一些建築物、一些舊的雜貨店和一些我覺得很有感覺的形象化身為不同的pattern,變成萬花筒裝置裡面的形象。裝置裡面有扭扭波和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閃石,作品都是圍繞他們的生活創作出來的。」而這個裝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發出聲響,就是與上文提及的陳晉興的「坪石的聲音」結合。「這個裝置安裝了另一位藝術家的音效裝置,你走過時會有個感應器,記錄了當時活動的聲音,令觀眾獲得視覺和聽覺的經驗。」

穿過這條裝有萬花筒的走廊,會看見一個粉紅色的鐵閘,是一個普通的舊式公屋鐵閘,觀眾或許很容易忽視它,張展瓻h提醒觀眾原來這個不算起眼的鐵閘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他還分享了鐵閘背後的一個故事。「坪石的鐵閘有不同的顏色,有七色的鐵閘,那時我看過一段新聞,說當時的鐵閘翻新轉色以後,有公公婆婆不懂回家,說紅石樓怎麼就變了粉紅色呢,因此我希望把鐵閘留下來,讓大家感受過程,也是一個經驗吧。」再穿過粉紅鐵閘,會到達一個暗暗的小房子,裡面有一部投影機,把天井的影像投射到天花板上。觀眾可坐在房中央的木箱上,仰起頭,靜心觀賞這片長達27分鐘的影像。「片中的影像會不斷幻化,由日頭到夜間,天空會有不同的變色效果,有時你會見到有人在晾衫,透過這種互動的方式,想向觀眾表達我對回型天井的感受。」

何紫君:從小店中呷一口人情味

展廳的另一邊,是何紫君的作品,色彩繽紛,令人格外愉悅。問及為何有此用色,何紫君表示這些五彩繽紛的顏色會令人感到很開心,自己創作一件作品,亦希望令觀眾開心、輕鬆。何紫君的作品共有三部分,其中「夢想」系列主要以發掘當地的小店故事為主,配以何紫君的藝術表達手法,把故事娓娓道來。「夢想.二」便是以坪石h其中一間老店「偉大百貨」為對象。映入眼簾的展品是一個鳥籠。「偉大百貨的老闆是一個『雀仔迷』,他有很多用剩的鳥籠,老闆希望可以廢物利用,把鳥籠化成有用的東西。」這個作品由兩個分別是紫色和綠色鳥籠拼合而成,紫色那個代表老闆的長女,而綠色則代表幼女。「裡面有她們兒時的玩具,用過的畫筆等等,彷似是一個回憶在重塑的過程。」

在鳥籠下方有一張同樣是塗上不同顏色的椅子,原來老闆是個十分熱情好客的人,常常有街坊到店裡找他們聊天,因此這張椅子便成了店裡必不可少的物品。而當時碰巧紫君又收集到一張跟老闆店裡一模一樣的木椅,於是便把椅子加點裝飾,化身作一個鳥籠,並把椅子塗上不同的顏色,待展覽結束後亦會把椅子送給老闆。在這兩件展品背後的牆畫荂u偉大百貨」的店面,紫君表示這幅畫用了她的藝術手法,以簡單的風格及豐富的用色把圖案呈現。

再往左移步,會看見四幅畫和一個木框,框架中間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荂u所有貨品 如有損毀 照價賠償」的字,略帶稚氣。原來這是「夢想」系列的另一個展品,作品以h內另一間老店「利高文儀」為主角,原來利高文儀與偉大百貨是夫妻店,男老闆余生主要負責經營偉大百貨,而余太就負責利高文儀,紫君還告訴記者木框上那張紙條是滿載茈L們一家溫暖的回憶。「這張紙條很珍貴,是他們的女兒寫的,余氏夫婦想把紙條好好保存。紙條是女兒十多年前在店裡幫忙時寫的,他們把紙條保存了十多年,過些日子利高文儀可能會光榮結業,所以他們特意把這張彌足珍貴的『回憶』保存下來。」除了中間那張紙條外,木框的四條木條由兩位女兒親手畫上了不同的可愛圖案,「畫了一些他們小時候的玩意啦,好似將這些他們小時候的記憶加上一張實質的紙條,把兩個空間重疊在一起,代表了他們一家的回憶和深厚的感情。」至於木框旁邊的四幅畫,是余氏夫婦的兩位女兒畫的,紫君表示在和余氏一家交談時得悉兩位女兒十分喜愛畫畫,「她們小時候常常在文具店幫忙,有時會用些文具來畫畫,畫得多就自然工多藝熟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