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藝術結合3D打印科技 營造創意生活

2016-11-12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添浚)莫理斯於日前舉辦了一個《生活蛻變@LOFT22》3D打印展覽,展出六位國際設計師和藝術家創作演繹的作品。當日除展示作品之外,作者亦主持講座及親身示範。 顧名思義,展覽以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作為主題。而電子時代的藝術與時尚是展覽另一重要主題,當中有不少藝術品都是以嶄新的3D打印技術製成,這些藝術品除了外形美觀外,亦不乏時尚元素,可作首飾和傢具之用,把藝術融入於生活當中。

有份參展的本土藝術家Desmond Chan指出,3D打印科技其實是一門近年開始流行的新技術。它的技術基礎來自傳統的二維刺繡技術,然後在這一原理上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套以激光輔助,銀金屬粉末為原材料,利用電腦系列自動編織三維金屬模型的技術。雖然同樣採用到電腦自動化技術,但3D打印科技和工廠流水線的大量生產不同,後者的成品都是一式一樣,而3D打印科技則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形狀、顏色及鍍金質料(包括純金、玫瑰金和白銀等等)上輕而易舉地作出變化,以電腦自動化技術製造出個性化的藝術和消費者產品,而成本又比全手工製的成品相對低廉。因為這些特質,3D打印科技被廣泛應用到高階的消費者產品製作上。

來自英國的萊昂納爾.迪恩博士,正是把3D打印科技引進到消費者產品及藝術領域的先行者,他今次在港展出的Tuber9 系列,包含了各種由3D打印技術而成、造型詭譎的^燈、椅子和吊燈。它們看起來像拓樸學那些複雜和奇特的固體。舉例,展出中的銀色吊燈像極了「莫比烏斯環」,暈眩感瞬間油然而生。

另一邊廂,以十二生肖為主題設計的配飾則體現了真正的中西匯粹。這些配飾由來自五湖四海,包括斯洛文尼亞、馬其頓、英國、台灣及香港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完成品結合了3D打印科技和傳統手工藝。來自斯洛文尼亞的Tina Koder還即席示範如何以具三百色歷史的斯洛文尼亞傳統蕾絲編織技術繡出色彩斑斕、代表十二生肖中「龍」和「蛇」的手鏈,手法純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