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村民樸素情誼深厚

2016-11-16
■林先生寧忍受滲水風險,也不欲遷離薄扶林村。■林先生寧忍受滲水風險,也不欲遷離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飽經風霜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固然是反映村民起居飲食的重要建設。但更難能可貴的是,薄扶林村保留了現代社會碩果僅存的濃厚鄉土人情。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無分彼此、真誠相待的情誼,又是一種簡單而又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因此,記者分外珍惜《歡迎來我家》這個家訪村民的特備節目,傾聽村民親自細訴村裡日常生活的點滴,一窺薄扶林村真實的生活風貌。

首先招待我們是已居住在村裡30多年的林先生。林先生是一位船長,因而選擇定居在鄰近大海的薄扶林村。他說他獨愛這裡的鄉村風味,即使住屋在風雨交加的時節經常面臨滲水危機,而維修又受到相關法律條例的諸多限制,但他也不願意搬出市區的金窩銀窩,堅持留在鄉村的草窩。他又提到,很多人以為小巷縱橫交錯的薄扶林村治安會比外面的屋苑差,但其實這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為鄰里之間經常互動,朝夕相對,閉眼塞耳也彼此了然,陌生人很難有機會混入村中。

互贈己物成莫逆之交

劉先生一家四口和林先生一樣熱情好客,分別3歲和6歲的女兒已是住在祖屋的「第四代人」。甫進門,就看到劉家有個水井,劉太解釋以前薄扶林村沒有自來水,親自輪水又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氣力,所以奶奶當年花重金打通一個自家的水井。她補充道,當時奶奶還會免費讓其他村民使用家裡的水井,發揮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村落精神。另外,劉太又和我們分享家裡後花園的軼事,她說那裡種植了一棵黃皮樹,以天然方式施肥,種出來的果實格外甜美可口。每年7月收成的季節,劉太都會慷慨地把一部分的果實送予左鄰右里,甚至是她不相熟的人。有一次,一位與劉太素未謀面的路人經過劉太一家,發現了劉太家那些外形圓潤的黃皮,而劉太也不假思索,直接把黃皮送給這位路人。讓劉太始料不及的是,原來這位路人擁有炮製「黃皮醬」的獨門秘方,以「黃皮醬」向劉太回禮,並自此與劉太成為莫逆之交。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