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專題 > 正文

自釀自賣自豪 港男港女港啤

2016-11-21
■城釀啤酒的呂泓康(右)和陳沛妤希望創造代表香港的啤酒,傳承這個城市的口味。岑志剛  攝■城釀啤酒的呂泓康(右)和陳沛妤希望創造代表香港的啤酒,傳承這個城市的口味。岑志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近年「手工啤酒」(Craft beer)在香港興起,以精緻的釀造方法和五花八門的口味贏得口碑,一反傳統認為啤酒又苦又「麻甩」的看法,令不少青年人趨之若鶩,本土的自釀酒廠亦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在一杯杯金黃的酒液背後,既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同時蘊含蚙C造者對本土文化的熱愛。現時香港至少有17個本土手工啤酒品牌,部分更加入陳皮、羅漢果等材料,亦有品牌以齊天大聖及嫦娥等命名,凸顯中華文化特色。

所謂手工啤酒,一般是指採用較優質材料,使用傳統或創新原料與發酵方式釀製的啤酒。美國釀酒商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更作出定義,只有年產量少、具獨立性,並使用傳統或創新原料與發酵方式,才可稱為手工啤酒。

劉心暉:一場食物市場革命

近年手工啤酒風潮席捲亞洲,走在潮流尖端的香港也不例外,啤酒愛好者在短短數年間直線上升,更出現了集合本土釀造商、零售商、酒吧和餐飲業的香港手工啤酒協會(Craft Beer Associations of Hong Kong)。協會主席劉心暉表示,手工啤酒最初在六七年前由西方居港人士引入,形容是一場「食物市場革命」。

他解釋,有些大牌子啤酒為減少成本,會使用較差材料,而手工啤酒講究用料和釀造方式,品質較佳。手工啤酒愛好者以中產、青年人為主,大多對生活品質有追求,願意付出金錢品嚐美酒;而現代人重視多元性,手工啤酒口味繁多,「可以搵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啤酒,What you drink, who you are。」

隨茪滮u啤酒逐漸在港盛行,不少人嘗試自行釀製,至今已發展出最少17個本土手工啤酒品牌。本身同時是酒吧老闆的劉心暉,也在其酒吧中引入不少本地啤酒品牌。他認為,不少本地酒廠使用陳皮、羅漢果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材料釀製啤酒,創製出五花八門的新口味,成功吸納本地消費者,是為其成功原因。

成立不足兩年的城釀啤酒,由起初開辦釀酒興趣班,發展至今推出自家手工啤,每月產量約6,000支,創出山葵、羅漢果,甚至花生醬等口味。創辦人陳沛妤(Koey)與呂泓康(Eric)表示,香港興起的手工啤酒熱,與紅酒和威士忌潮流相似,反映港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而手工啤提供多個選擇,價格亦不算高昂,容易為大眾接受,逐漸成為「平民的奢侈品」。

觀酒廠獲啟發 空姐釀港啤

原本任職空中服務員的Koey,在一次參觀外國酒廠過程中獲釀酒師啟發,她學成之後希望與人分享,於是開設了自釀課程,其後更想到釀製屬於香港人的啤酒,終於在去年底開始生產自己的啤酒。

她指出,香港具備釀造上佳啤酒的條件,例如水質較軟,容易調整酒液成分,也方便取得世界各地材料。而讓香港啤酒輸出海外,是城釀的終極目標,「如果比利時啤酒鰣輕鉿陰o賣,咁香港啤酒都應該可以賣到比利時。」酒廠的名稱「城釀」便是取諧音而改,希望創造代表香港的啤酒,讓城市的口味傳承下去。

城釀手工啤全部口味皆以地道為主,其中包括加入了紅棗、桂圓的「港男」,加入花椒、八角的「港女」。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門神啤酒創辦人黃暢雪(Michele),則於2013年底與外籍丈夫榮志朗(Laszlo Raphael)創立門神啤酒。

她坦言,將釀酒由興趣轉為事業並不容易,對體力和精神都是重大考驗,單是學會使用設備,已費上一番工夫,「例如磨麥機磨得太快,麥粉太幼細,會塞住發酵罐。」有次使用花椒、燈籠椒釀酒,不僅產生高溫辣氣,燈籠椒吸收酒液後膨脹,更要她親自爬入發酵罐中逐一清潔,「那次做到全身癱瘓,心情好低落,如果次次做啤酒都這麼辛苦,之後怎樣繼續?」

門神:酒底下的是港文化

釀酒工作可謂「杯杯」皆辛苦,由安逸的大學研究員工作轉而當「工廠妹」,Michele卻未言放棄,只因她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希望透過啤酒這個平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門神開廠時一口氣推出的五種手工啤酒,便是以齊天大聖、玉帝、嫦娥等神話人物命名,藉此宣揚中國傳統文化,長遠更希望成為中國的品牌代表。

這一刻,啤酒正在發酵,底下沉澱茠滿A正是香港獨有的本土文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