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之星國情班結業 訪京增民族自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2016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於8月21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今次培訓班共有七十多名香港大中學生參加,各人走進清華大學聆聽名師授課,參觀抗戰紀念館緬懷英烈,登上萬里長城、走進故宮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深入軍營觀摩實彈演練,與國務院新聞辦官員互動......經過8天的交流學習,學員們從清華大學順利結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在人民大會堂為學員親授結業證書,並寄語港生進一步增進對國家的認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團主席姜在忠出席結業禮並致辭,勉港生多角度了解國家發展,成為對香港有承擔、對未來有抱負、對國家有用處的有為青年。同學們均表示,今次交流增進了對祖國內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認識,提升了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課程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17間香港及海外知名大學的57名大學生,以及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14名中學生參與其中。
嚴雋琪冀港生增認同
在結業典禮上,嚴雋琪寄語一眾港生,以是次國情班作為同學們了解國情的新起點,進一步增進對國家的認同。(見另稿)
姜在忠出席結業禮並致辭,勉港生繼續深入內地、多角度了解國家發展,成為對香港有承擔、對未來有抱負、對國家有用處的有為青年,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見另稿)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李一兵代表該校向各同學順利完成課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同學們在清華課堂裡通過講座,對祖國的各方面發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相信大家增強了對國家的認同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中國正處於民族振興的發展時期,衷心希望大家能把握機會,為民族、國家振興和香港的發展付出自己的一分努力。」
清華聽講課 免患「民主病」
在北京的行程中,清華大學為同學準備了內容豐富的講課,包括中華民族振興與中國發展模式、內地經濟發展成就和挑戰、「一國兩制」與香港、中國軍隊架構與國防力量建設、中國的國際地位與當代外交政策等6場講座。
「『一國兩制』與香港」是國情課程班的學習重點,導師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法律司司長黃柳權。他結合香港實際問題講授「一國兩制」的科學含義,讓同學以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國兩制」,避免「民主病」。
恒生管理學院學生黃業東表示,「專家的講解令我對『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有了新的看法,若我去投票、參與政治活動及談話時,會留意是否與基本法一致。」
了解中央維護「一國兩制」決心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學生陳啟鍾表示,黃柳權的精彩闡述使他認識到中央政府努力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高度自治的決心,也讓他反思到「部分人與其不斷煽動自決等不切實際的行動,倒不如好好了解中國國情、基本法以及『一國兩制』,這樣對自己和香港才是百利而無一害。」
中大學生張寶洋則對劉美珣教授關於內地經濟的講座最有印象,「這次劉教授的講座是以一個局內人的角度,以符合中國發展的模式分析問題,令到我對內地經濟有了不同層面的了解。」
將軍教國防 港生感敬佩
由國防大學高兵群將軍主講的「中國軍隊架構與國防力量建設」課程,全面講解了中國的國防體制、解放軍編制、陸海空及二炮部隊職能、九三閱兵等知識。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岑璟彤指,「聽完講座,我發現中國的軍事力量比我想像中更強大,令人敬佩。」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吳國亮則對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朱育和的授課印象最深。朱教授以「中華民族振興與中國發展模式」為題,通過中國模式的形成、歷史淵源等,生動地講解中國發展模式。
把握新機會 獻力祖國發展
此外,港生們也為能在清華大學這所名校上課,學習到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知識而深感滿足,並為獲得清華的結業證書而驕傲。城大學生王卓豪指,「在清華大學上課、進餐,參觀清華園,我們就是清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