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教育團體專訪系列】引導「自主學」 學生更好學

2016-12-16
■中學校長會致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包括舉辦網絡學校老師互相觀課、評課等活動,以提升課堂效能。 中學校長會供圖■中學校長會致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包括舉辦網絡學校老師互相觀課、評課等活動,以提升課堂效能。 中學校長會供圖

中學校長會促校本改進 勉課前預習增課堂氣氛

傳統上課形式是學生安坐課室「聽老師講」,教育界近年正積極開展更深層次的「學生去學」模式。致力推動新方式的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介紹指,這是「自主學習」的體現,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在教師的引導下,於課堂上通過討論、匯報、互評分享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增加課堂氣氛;副主席何世敏說,該會在2012年反思教改在學校落實的進展和成效時,已提出了「自主學習」,「香港的教育要搵自己的一條路,提升課堂的學習效能!」 ■記者 鄭伊莎

今年是中學校長會成立五十一周年,李雪英認為,作為學校領導,校長的理念及處事方針均影響全校上下的發展,故該會一直着重提升校長的專業發展。其中,被視為該會「旗艦項目」的「自主學習」模式,近年獲不少校長積極提倡。

何世敏則補充指,4年前校長會執委會討論時,已發覺教改發展已有十多年,「到底在課程、學制、評核及學校管理都有更改時,教改的進展及成效如何?要迎接廿一世紀的挑戰,就要探求校本改進的出路。」於是,一班中學校長會執委會成員憑着一股熱誠,開始積極「走出去」,了解山東、日本等地的獨有教學模式,借鏡其成功之處,摸索一種更適合香港的「自主學習」模式。

訪內地日本觀當地教學

該會去年前往日本3間中學觀課,了解當地名為「學習共同體」的「自主學習」情況,即一視同仁對待不同背景的學生,讓他們以小組學習,提升學習的共融氛圍。校長會另一副主席鄧振強指,日本重視學生的自我評核及時間管理,值得在香港推行。

近年該會亦舉辦山東濰坊、廣州思源及天河區等學校考察團,到當地觀課及與師生交流,了解「中國式自主學習」。何世敏指,內地重視學生的課前自學、小組分享及匯報等,「這些不同的學習方法都值得參考,我們希望從中幫助校長找到他們的學與教方針。」

為了加強校與校之間交流教學心得,中學校長會已連續4年舉辦自主學習交流周,邀請大學學者分享、教師參與主題講座,亦鼓勵學校開放予其他學校觀課。李雪英表示:「由自主學習日發展至自主學習周,再發展至自主學習節,我們發現香港老師好肯學、學習動力很強,我們要從中『撥火』,希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教學質素。」

昔日因討論教改,機緣巧合下啟發了他們推行「自主學習」,在教育界打滾了數十年的他們說起教改這議題,顯得滔滔不絕。曾任校長逾30年的校長會義務總幹事黃謂儒表示:「教改將兩次考試變為一次公開試,這是成功的,但學生是否更開心?這是一個大問號。在學生多元出路、對SEN(特殊學習需要)的支援等,好像都做得不夠。」

倡當局考慮新高中「落地」

李雪英補充說,教改提出公開試要「拆牆鬆綁」,為學生創造空間,「在舊學制,中四及中六生可輕鬆一下,做學會主席,但現時中四上學期尚可勉強做,下學期就要開始專注學習,我們發現學生的時間其實不斷被擠壓,亦不見得有減低他們的考試壓力。」他們認為,政府應考慮教改當初提出建立終身學習體系、普遍提升全體學生素質等多個願景,至今是否有兌現,「新高中要再走下去,應該朝哪一個方向走?我們希望可以『落地』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