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多應酬 暴食傷腸胃
無論婚宴酒會、生日飯局、公司周年聚餐,或是歡度節日、社交應酬,少不免大排筵席,尤其是新春在即,或許會有很多團年飯局,還有不少賀年食品,但如果過度進食,則可能導致食滯腸胃。食滯,即食積停滯,屬於中醫「食積」的範疇,常因進食過量而出現脘腹脹滿、噯腐厭食,甚則大便失常等症狀;若反覆飲食不節制,食積日久而損傷脾胃,脾胃虛弱兼見食積內停的話,可伴有胃痛或肚瀉等症狀,比單次的、偶發的食積情況更需要注意。
文:藍永豪博士(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 圖︰網上圖片
從中醫生理而言,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負責受納腐熟水榖,透過消化飲食化生為氣血精微(營養),充實體內營衛之氣,濡養臟腑及四肢肌肉,並供養先天腎精。故此,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單能滿足一天人體的能量所需,充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還可延年益壽。
有部分港人平時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逸失度,加上精神壓力大,所謂「思慮傷脾」,導致脾胃受損,繼而不知飢飽,更以不良的大飲大食為減壓方法,形成惡性循環,古云:「飲食自倍,腸脾乃傷」,就是這個情況。因此,宜及早調養脾胃,時刻奉行「飲食定時、定量,慢嚥細嚼,每餐以七分飽」為原則,保持消化功能旺健。脾胃好便能知飽知餓,每當進食足夠,自然會食不下嚥,是一種良好的自我保護機制,就能避免食過量的食物。
食量多寡因人而異
一般而言,食量多寡需按每天進食餐數及能量需求,結合體質、體格、年齡、性別、消化能力等情況個別評估,維持營養均衡之餘,也要達到熱量攝入和消耗的平衡。中醫建議每餐宜七分飽,飲食種類宜均衡,五味調和,多菜少肉,清淡少調味。如有需要,亦可尋求專業營養師的意見。
食滯的中醫治療
食積內停,宜消食化滯,方選能消食和胃的保和丸,藥用山楂、神曲、萊菔子、製半夏、陳皮、茯苓、連翹。脾胃虛弱兼食積內停,則宜健脾消食,方選具備健脾和胃、消食止瀉作用的健脾丸,藥用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砂仁、木香、黃連、麥芽、山楂、神曲、山藥、肉豆蔻。
若見胃痛,醫師會辨證選用能行氣溫胃止痛的木香、砂仁、丁香、佛手、生薑,或選用能清胃止痛的竹茹、黃連、鬱金等藥材。若見肚瀉,醫師會辨證選用能生津退熱、升陽止瀉的葛根;清熱解暑、清腸止瀉的雞蛋花;補脾止瀉的蓮子;健脾止瀉的炒薏苡仁; 溫脾止瀉的益智的砂仁;消食化滯、和胃止瀉的青皮炭。
需要注意的是,「緩消的」消食處方不可與「攻逐的」瀉下處方相混淆,以免病重藥輕或病輕藥重;由於消食處方亦屬於攻伐之品,應該「中病即止」,不宜長期使用,純體虛無積滯實證者不適用。
倘若進食大量煎炸油膩的食物,可使胃腸積熱,熱邪循經上浮,在面部釀毒成瘡;通宵達旦玩樂,耗損陰精氣血,陰虛無以潤澤肌膚,內熱循經上浮,在面上發為痤瘡。中醫會按其發病機理、皮損特點及臨床表現,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一般而言,若屬胃腸積熱,濕熱蘊結,宜清胃腸熱、清熱化濕,方選枇杷清肺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藥用枇杷葉、桑白皮、梔子、黃芩、黃連、黃柏、人參、生甘草;若屬陰虛熱毒,宜滋陰解毒,方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藥用女貞子、墨旱蓮、知母、黃柏、桑白皮、白花蛇舌草、連翹、玄參、丹參、生甘草。實際上,痤瘡的臨床表現多變,註冊中醫會根據病情靈活用藥,並配合針刺、拔罐等外治方法,補虛瀉實,調暢經絡氣血,內外兼治。
消滯茶療舉例
談到食滯腸胃,總是預防勝於治療。在使用山楂麥芽青皮茶消滯之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山楂麥芽青皮茶
材料:生山楂6克、焦麥芽9克、青皮炭6克,蜂蜜適量。
做法:清水浸泡生山楂、焦麥芽、青皮炭後,煎茶代飲,酌加蜂蜜調味。
功效:焦麥芽偏於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青皮炭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胸肋脘脹痛,食積氣滯;生山楂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用於肉食滯積、腹脹痞滿、痰飲、泄瀉。 注意事項:哺乳期婦女慎用。炒麥芽具消食回乳,行氣消脹作用,除用於食積不消,還能使婦女斷乳。
摩腹耳穴消滯
除了山楂麥芽青皮茶,可自行雙手摩腹,宜在排空小便後,取仰臥姿勢,全身肌肉放鬆,輕緩地、用力適度地、有韻律地用全掌耐心繞臍順時針方向摩腹100圈,控制在5分鐘內完成。腫瘤、闌尾炎、腹膜炎或急腹症患者禁止摩腹。
除了透過中藥處方,中醫還會利用耳穴敷貼來調暢氣血,健脾和胃,透過增強脾胃運化來減少食慾、加速代謝的效果;常用的耳穴包括三焦、脾、胃、大腸、神門、內分泌。
總括而言,中醫的飲食養生強調定時、定量地進食,慢嚥細嚼,每餐以七分飽為原則,少食多餐也無不可,宜進食熟、軟、易消化的食物,不飲冰凍,少食冷盤、醃製、辛辣食物。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五榖、五果、五畜、五菜各具補益作用。其重點在於「氣味合而服之」,即食物的四氣(寒、涼、溫、熱)五味(甘、酸、苦、辛、鹹)務須均衡,不讓身體出現寒熱偏頗。中醫強調五味調和,不偏食,不同種類的食物各具性味及營養,能調補相應的臟腑。因此大節後食滯,重點在於控制以後的食量,葷素配搭得宜,並酌情進行摩腹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