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話你知:戰彈遺禍港島 拆足50小時解「維」

2017-01-24

戰時炸彈遺禍至今,香港不時發現有二戰期間遺下的巨型炸彈或炮彈,其中港島區是重災區。由於遺彈不少仍具殺傷力,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均小心翼翼引爆、拆除或處理。其中耗時最久的是,2015年3月在銅鑼灣維園道一個地盤掘出的日軍榴彈炮彈,當局需時近50小時始成功將其引爆,解除威脅。

400磅日彈 威脅維園3日2夜

當日在維園被引爆的戰時炸彈為日軍「四五式」240毫米直徑炮彈,重約400磅,內有逾100磅黃色炸藥,威力可達方圓1,000米,區內數以萬計居民與炮彈共處50小時,警方爆炸品處理課經3日2夜四度嘗試,始成功引爆炮彈消除危險。

2014年2月,在跑馬地厚德里建築地盤,亦有工人掘出一枚重達2,000磅的美軍二戰空襲時遺下的空投彈,內藏1,000磅黃色炸藥,爆炸品處理課採低溫拆彈法,經約18小時方成功拆解危機。

根據史料,香港於1941年被日軍侵略,同年12月日軍發動海陸空攻擊港島,發炮及空襲投下大量炸彈,最終港島失守,令香港進入長達3年8個月的淪陷期,之後盟軍反擊多次空襲港島及以大量炮彈轟炸日軍,終收復香港。不過,多次激烈交戰後,當中不少未爆炸的炮彈長埋港島區,至近年多處地盤施工,令戰時炮彈陸續「重見天日」。 ■記者 杜法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