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藏家處了解,明清之前的佛像多為高古佛像,即漢傳佛像。而明清佛像多為藏傳佛像。在佛像市場上,藏傳佛像的收藏遠好於漢傳佛像,因為海內外藏家十分重視明清宮廷造像。明代宮廷造像始於永樂年間,這一時期,宮廷還設置了專屬的造像機構「御用監佛作」,專門負責鑄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
到了清朝,宮廷造像的繁榮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兩朝,特別是乾隆時期。其中,明清金銅佛像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十分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資料顯示,明代時期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永樂、宣德年間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銅造像」,此時的造像面相飽滿、造型優美,藝術水平極高。到了清代,造像則繼承了明代的風氣,做工精細,是藏傳金銅造像的高峰期。